昔日“生长激素之王”跌落神坛,长春高新赴港上市能否破局?
创始人
2025-07-23 16:40:29
0

  曾以513元高价稳坐A股“神坛”的长春高新(000661.SZ),如今深陷增长泥潭。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134.66亿元、净利润25.8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7.55%和43.01%——这是其近十年来首次遭遇业绩“双降”。更严峻的是,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再跌44.95%,股价自2021年高点已连跌五年,与同期创新药企动辄50%的涨幅形成刺眼反差。

  核心业务遭集采“腰斩”,护城河崩塌

  作为贡献超八成利润的“现金奶牛”,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曾是长春高新的绝对支柱。但2024年集采重锤落下:浙江市场水针剂价格从每支1000元骤降至300元,降幅达70%,直接导致金赛净利润暴跌40.67%至26.78亿元。尽管公司试图转向未集采的长效水针剂避险,但危机已然蔓延——特宝生物的怡培生长激素今年5月获批上市,诺和诺德、安科生物等巨头亦加速入局,独占市场已成历史。

  多元化战略全面溃败,地产业务成“烫手山芋”

  疫苗业务暴雷:子公司百克生物受GSK竞品冲击,2024年营收净利双腰斩,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仅剩106万元,同比暴跌98%;

  地产业务剥离失败:2023年拟24.2亿元剥离计划因可转债发行失败告终,持续拖累医药主业聚焦;

  中成药独木难支:华康药业虽净利增38.8%,但一季度利润仅0.12亿元,难挽大局。

  蹊跷操作:销售团队激增VS研发人员缩减

  在业绩滑坡之际,长春高新2024年销售人员暴增58%(达4995人),销售费用攀升至44.39亿元。相反,研发投入26.9亿元却伴随65名研发人员流失。这一“重销售轻研发”的策略,与公司宣称的“加强创新”背道而驰。

  赴港上市寻出路,海外故事能否讲通?

  面对困局,长春高新将希望押注港股IPO与海外市场。2024年其海外收入仅1.3亿元,公司计划“拓展国际药企合作”,但缺乏重磅产品支撑。业内质疑:在内地增长失速、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港股投资者会为这份“突围计划”买单吗?

  结语

  长春高新的困境折射出药企对单一爆品的路径依赖风险。当政策与市场突变时,“躺赢神话”终将破灭。赴港上市或可输血续命,但若不能重塑产品矩阵、提升创新效率,资本市场的耐心恐怕比集采降价更加残酷。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两会关于下岗退休提案,最新或2...   关于“4050"人员提前退休的提案  在企业改制进程中,对“4050”人员的优惠政策是享受3年的...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政协一号提案出炉:行政审批事项要进一步取消】  由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
全国两会提案排名 最新或202...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热词之一:“十三五”规划  首先你要知道,最新或2023(历届)中...
“脑机接口看中国!”美媒:中国... (来源:千龙网)近期,中国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引发国际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
+2.55万亿元!资金为何冲向... 2025年上半年,财富“搬家”效应进一步显现。央行数据显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上半年增加2.5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