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聚焦三大核心环节 着力破解贯通难题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舆情管理模式推动信息共享通报上下贯通
按照《市场监管系统舆情信息共享和通报上下贯通试点工作方案》相关要求,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作为试点单位,聚焦舆情监测、信息共享、协同处置三大核心环节,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解决传统舆情处置中信息滞后、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经过试点实践,初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智能监测、快速响应”的舆情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重庆市市场监管系统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通报共享更加顺畅。今年以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将“舆情信息共享和通报上下贯通”试点工作纳入该局2025年度“四重”工作清单的重要事项,建立阶段性通报制度,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分管局领导亲自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同时,组建了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在内的微信工作群,每日18时推送重点领域舆情日报,每月编印舆情月报送该局领导和涉舆情相关处室(单位)。通过不断改进,有效提升了运行时效,分析研判更加精准,舆情通报和信息共享更加顺畅,舆情风险防范和协调应对能力进一步提升。
加强舆情风险研判,确保舆情抓早抓小。该局每季度召开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会,由分管局领导主持,业务处室参与共同开展分析研判,坚决防止舆情风险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对分析研判出的热点问题或重要领域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对抓取的内容做分类、聚类和摘要分析,从大数据中发掘舆情事件苗头、归纳舆论观点倾向、把握公众态度情绪、掌握舆情发展的趋势,为舆情分析研判以及处置工作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制定《3·15期间舆情应急预案》《燃气舆情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性开展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
升级技术平台,建立舆情处置闭环。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在原有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预警、风险分析研判等基础上,实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效能提升项目。项目内容除了建立市场监管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帮助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准确研判舆情关联风险及应对处置外,核心在于建立市场监管网络舆情信息分发流转机制和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指挥调度,形成感知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化解风险闭环管理。
项目建成后,该局领导班子和宣传部门人员,县(区)市场监管局领导以及一线监管人员均可根据对应的权限,实时看到舆情热点、情感分布、热搜热度/排名变化趋势和发展趋势等,同步接收到舆情相关信息,避免信息不畅导致工作滞后问题。此外,该项目还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预警、分发流转、调查核实、处置反馈、复盘总结、归档统计全过程管理体系,形成舆情处置闭环。工作人员可对网络舆情详细信息定向分发流转,流转过程中可添加批注意见和反馈意见,让舆情处置留迹留痕、有档可查、复盘有料。
完善“上下贯通”制度,确保快速响应及时处置。目前,重庆市25个设区县市场监管局均纳入舆情信息速报机制中,建立了“市局—区县局—市场监管所”三级舆情信息直报通道。一是通过召开工作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组建微信群等方式提醒区县市场监管局、一线监管人员及时报送属地舆情信息,确保基层发现的舆情线索能第一时间上报、上级研判的指令能迅速下达执行,信息畅通、步调一致,形成上下贯通、快速响应的闭环管理。二是确定信息报送责任。属地区县市场监管局履行属地责任,接到预警后立即开展核查处置工作,向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报送首次核查处置情况,后续动态报送。舆情处置应对完成后,向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上报总体情况。三是规定信息报送时间,明确重大、较大和一般舆情分别在1小时、2小时、3小时内速处快报应对处置和后续安排情况。四是明确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工作职责。在处置过程中,经判定为敏感舆情,牵头处室须及时报送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指导属地开展处置,宣传部门1小时内编发舆情快报,根据舆情性质及时编发舆情专报。对于重大和特别重大舆情,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和重庆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等部门报告,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
下一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将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覆盖范围,推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舆情管理工作均衡发展;继续深化技术应用,提升舆情预测和研判能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舆情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制度化建设,力争将试点经验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本文由本报记者 张文礼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