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城市生态建设中,既要重视“大尺度”的大生态空间,也不能忽视“小尺度”的微生态空间。微绿地、微湿地看似不起眼,实际功效却很大,既能满足市民出门见绿的需求,又能为城市小动物提供生活、栖息的家园,还具有调解微生态气候的功能。
一个不起眼的土坑,也可以建设成微湿地,雨天可以存水,既可以增加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又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饮用水,还可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空间。众多的微湿地可形成“水库效应”,生态效益不容小觑。各地要高度重视微绿地建设,积少成多,绿地效应会逐渐显现。
大尺度的生态景观固然好,大片绿地公园可以大幅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但受土地空间限制,一些城市规划大尺度生态景观越来越困难,而微生态景观却能见缝插针。
2024年,深圳市南山区新增立体绿化2.4万平方米,口袋公园、共建花园和精品公园纷纷亮相,南山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24年全国新增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2.6万多处,相当于为每5万城市居民新增1个“家门口的生态客厅”。“见缝插绿”的微生态空间正在悄悄地深层次改变城市生态治理,重塑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