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市生态环境局大城县分局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构建“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分表计电”的智慧监管体系,为大城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入新动能。
■在线监控“千里眼” 排污数据“实时控”
科技是精准监管的突破口。大城县聚焦保温建材、砖瓦窑、有色金属加工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在线监测设备安装联网,71家重点排污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覆盖废气、废水关键排放口。通过实时监测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二氧化硫浓度等关键参数,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所有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至监管平台。同时,在重点部位和排放口部署高清摄像头,执法人员通过平台即可远程、直观掌握企业生产运行与排污状况,如同拥有“千里眼”,有效破解了传统监管的时空限制。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或视频发现可疑情况,系统即时预警。1月1日至7月8日,通过在线数据推送核查共计87次。执法人员通过数据推送能快速锁定问题源头,精准分析潜在风险,为科学决策和高效执法提供依据。
■分表计电“智慧脑” 产治联动“精准管”
传统人工现场巡查效率低、覆盖面有限,大城县充分利用“分表计电”平台,提升监管质效。依据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将用电监测终端安装在企业关键生产设施与治污设施上,采集并上传设施用电参数。通过建立企业生产、治污分析模型,形成“生产—治污—排放”联动智能监管模式,一旦发现治污设施未同步开启或运行异常等行为,系统自动报警,监管人员可立即介入调查。1月1日至7月8日,通过分表计电异常推送核查共计103次。这不仅大幅提升了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实现了从“大海捞针”到“精准锁定”的转变,更有效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确保治污设施真正“转起来、用得好”。
■科技赋能显成效 智慧监管树标杆
科技手段的应用,推动大城县生态环境监管实现质的飞跃,从传统的“被动应对、事后查处”转向“主动防控、精准溯源”。智慧监管体系的运行,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提升了环境执法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水平,为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构筑起坚实的科技屏障。
市生态环境局大城县分局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不断提升监管能力,真正做到无据不查、无事不扰,努力打造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新样板,为建设“经济强县,大美大城”贡献生态科技力量。
(大城版)大城:集中精力上项目 全力以赴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