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韩奥威)近日,蠡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原告张某向被告杨某供货,自2018年起,被告因做生意赔钱,拖欠货款16万余元。原告多次向被告催要欠款,被告支付部分货款后,剩余7万元货款一直以各种借口推脱。今年,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剩余货款。庭审过程中,被告针对欠款数额、诉讼时效等问题提出异议,双方情绪对抗激烈。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保持着多年的合作关系,为避免激化矛盾,决定采取调解的方式来化解双方纠纷。承办法官以法理为基、以情理为桥,兼顾双方当事人的实际需求,化身解铃人对欠款数额和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说明,让原、被告理性看待双方矛盾,逐渐平复双方情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事例向双方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规定,让双方当事人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法官以类似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使双方意识到诚实信用的重要性,引导双方珍惜多年的合作情谊,用共情化解纠纷,真正解开双方的心结。
经过法官多次耐心细致沟通与协调,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向原告一次性支付7万元。张某与杨某均表示以后还会继续合作。至此,这场买卖合同纠纷得以实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