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之间的合作不再受限于国界。哥伦比亚“巴兰基亚+20基金会”创始人兼董事希奥玛拉·安德里亚·阿塞维多·纳瓦罗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年之间合作的边界,正在通过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平台不断拓展。”
从7月14日至17日,江苏省苏州市迎来了以“拓展青年潜能 助力全球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作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今年首次在论坛期间举办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项目周旨在为各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项目骨干提供一个集项目展示、能力提升和合作拓展于一体的务实平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观察到,在7月15日下午的项目周训练营开始前,许多中外青年代表已经早早到达现场,他们手持精心准备的演讲稿,进行最后的复习和调整。随着训练营正式开始,各国青年代表依次登台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每一份演示文稿都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探索与实践。
台上,青年代表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台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全神贯注地聆听,不时记录要点或拍照留存。每位展示结束后,现场的导师都会从商业维度、团队协作、发展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点评,并提出专业的建议。
希奥玛拉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项目组的一员,她多年来致力于将气候行动融入教育体系和社区发展中。在这次路演中,她重点介绍了她的标志性项目——“哥伦比亚和平与气候行动低碳学校”。希奥玛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以及期间举办的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为世界青年提供了建立网络、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世界青年也因此类活动的举办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
两年前,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希奥玛拉结识了一位来自墨西哥的青年创业者。“我邀请她在线上为我在哥伦比亚组织的项目分享经验。”希奥玛拉举例道,“青年之间的协作,正在不断拓展边界。”
7月15日,苏州,各国项目骨干分组参加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训练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供图广州番禺以伴青少年发展中心理事长龚旺是“促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项目组的一员。他的项目“以伴云陪伴计划”旨在通过一对一的陪伴体系,帮助有需要的青少年增强自驱力、学习能力和抗逆力。7年来,该项目已惠及超过10万名受益人。“通过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这个平台,我的项目被更多的人看见,对于后续项目的继续推广、资金对接起到重要的作用。”龚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尼日利亚国王爱国者发展基金会创始人裘德·伊萨克·达西洛则参与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项目组。他带来的“国王爱国者非洲导师项目”旨在提升西非青年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自2022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为5个西非国家的300多名青年提供了为期6周的线上培训,内容涵盖领导力、创业等多个领域。“项目周期间举办的各项活动都组织有序,令人敬佩。”裘德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我在这里学到了如何建立人脉、如何组织大型项目的经验,这些都将对我未来工作有所助益。希望此次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建立联系,遇到愿意支持非洲青年发展的投资人,让我的项目能够走得更远。”
在“面向未来推进数字技术使用”项目组中,来自新加坡的青年创业者周毅恩带来了旨在推动网络系统绿色转型的“全球数字可持续发展项目”。在他看来,此次参会不仅是探索合作的机会,更是寻找中国人才与灵感的契机。“苏州、江苏乃至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我希望在这里找到合作伙伴,挖掘新的想法和技术。”他还透露,已在苏州与约10个潜在合作方建立了初步联系,并称“这次来得非常值得”。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的项目路演活动还邀请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参赛者前来观摩。该竞赛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之一,迄今已举办18届。
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龙洋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观看了项目路演,还与各国青年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我对‘面向未来推进数字技术应用’这个项目组最感兴趣,因为我们自己的项目《软物质·硬科技——液晶矢量光刻原理及装置》和光电器件制造的核心技术——光刻技术有关,也和这个项目组的主题关系很密切。”他说,“我希望借此机会了解行业趋势,并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今年第7号台风将于12小时内生成 未来或趋向浙闽沿海
下一篇:六合单产“稻”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