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走进广西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的金福农业火龙果种植基地,连绵不绝的翠绿枝条间,一颗颗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剪枝、除草等工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片占地5500亩的火龙果基地,主要种植火龙果和培育火龙果种苗,年产鲜果1.79万吨,创造产值1.56亿元。现在,这块火龙果基地不仅仅是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福农业")的核心产业区,更是金福农业创新"五金"联农带农模式的生动实践场。
广大民营企业正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繁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杰出企业代表,金福农业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务实行动,走出一条具有金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五金"联农带农,实现多方共赢
"五金"模式是什么?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裁苏秀清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简单说就是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村企合作享股金。
"'五金'模式将公司、基地、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体,实现公司有发展、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特色产业有规模的'四赢'局面。"苏秀清说。
具体来看,在土地流转方面,金福农业通过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流转的土地每亩每年租金在1100-1300元之间,比农户自行发展种植的收入多出约400元。公司每年支付租金605万元,带动350户农户户均增收1.65万元,其中不乏脱贫攻坚战之前原贫困户的身影。
为解决农户就业问题,金福农业根据生产需要,在剪枝、采摘、分拣、包装等各个环节聘用当地农民工。据悉,金福农业常年聘请的脱贫户达168人,每月临时聘用600多人到基地务工,累计帮扶脱贫户10907户、42675人,年总支付农民工工资1200多万元,人均增收24374元。许多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
反包管理则是"五金"模式的一大亮点,让农户从"打工者"变成了"管理者",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金福农业通过将基地划成25-60亩不等的小地块,反向承包给农户管理。其中,农户主要负责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工作,而肥料、生态农药则由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由公司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驻地指导。
此外,金福农业还承包每亩每年2000元-3000元不等的管理费。截至目前,企业已有166户农户与公司签订了承包责任书,其中脱贫户16户。按照基本管理费用计划,每户每年可获得6万元以上酬金。
为建立起"多劳多得"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户的主动性,金福农业实行超产分成奖金模式。企业与承包户双方共同制定水果量化基础产量标准,对于超出基本产量的部分,承包户可获得提成。一般来说,单果0.6-0.8斤每斤提成0.2元、0.8斤以上每斤提成0.25元计算,每户每年可获得4万元左右提成,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多产多得。
村企合作享股金方面,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周边村通过村民合作社将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产业发展资金与公司合作,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截至2025年6月,35个村累计获得集体经济收入1075.3367万元,其中定坤村分红186.15万元。
苏秀清感慨:"实践让我彻悟,企业的社会价值不在于创造多少利润,而在于带动多少农户改写命运。"
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金福农业深知科技创新重要性,在火龙果种植过程中,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们与深圳商超共建直采基地,让城市需求倒逼种植标准升级,通过电商平台将火龙果送入千家万户,实现'田间连云端'。我们深刻体会到,城乡循环不是单向输血,而是共生共荣的价值再造。"苏秀清表示。
金福农业引进了台湾火龙果品种,并自主培育出通过国家绿色认证的"伊蜜"系列新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抗病耐储的特点,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在种植技术上,金福农业采用喷淋系统APP及监控云平台,实现精准施肥。通过这一技术,化肥使用量减少了20%,节水14%,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夜间补光技术是金福农业的又一创新举措。在果园安装补光灯,能提升火龙果的挂果率至90%以上,有效延长产果期,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自2017年以来,金福农业陆续吸纳35个村民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资金8615万元,与各村民合作社合作共建火龙果补光催花项目,每年可延长挂果期三个月,实现增产600吨、增收660万元;村民合作社每年按3.8%-10%的比例获得保本收益分成。
此外,金福农业还建立智慧农业一体化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火龙果的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科学种植提供精准指导。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让金福农业的火龙果种植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金福农业以"三产"融合激活城乡要素流动,在生产端应用智能分选技术,将火龙果附加值提升30%;在流通端通过"圳品"体系实现45%产品外销,让桂字号品牌走进北上广深;在消费端致力于开发果酱、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带动二次增值。
苏秀清表示,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金福农业将始终以火龙果之红映照初心之赤,将企业规划融入"农业强国2035"蓝图;坚定不移强科技,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农村群众共享产业红利。
反哺乡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金福农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反哺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自2019年以来,金福农业先后组织联系各方面的科技工作者为当地及周边群众开展包括火龙果种植在内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以及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40多期,受益群众达2000人次。"通过这些培训,当地群众和青年劳动力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苏秀清表示。
为让农户学到种植技术,金福农业还成立了"伊蜜红心火龙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后帮扶隆安县丁当镇定坤村、保湾村转让土地的500名农户加入合作社。不少农户兴奋地表示,在金福农业基地务工,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学到了种植技术。
与此同时,金福农业还积极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企合作项目,改善了乡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等条件,为乡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公司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苏秀清表示,在"五金"模式探索下,金福农业推进"两个投入,三个持续"发展方式,即"投入合作共建农业基地、投入深加工产品研发、持续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持续推动高品质智慧农业系统、持续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金福农业以创新的模式、科技的力量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金福农业将继续秉承"红心向党践初心,联农带农促振兴"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的金福智慧和金福力量,成为"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当之无愧的乡村振兴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