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吊装转子。
生产现场。
焊花飞溅。
检测产品质量。
检测铝卷表面质量。□文/摄 本报记者 刘莉 李爱民 韩丽平
在哈尔滨,制造业企业攀“高”向“新”,活力迸发。上半年,哈尔滨多家制造业企业产销两旺、效益攀升。其中,东安动力生产发动机整机330721台,同比增长33.95%,销售整机311624台,同比增长45.44%;哈电汽轮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77%,利润总额增长25.18%,产量同比增长49.82%;东轻加工材产量同比增长2.5%,高端合金产量同比增幅6.7%,产品销量同比提升1.7%……这些亮眼的数据,彰显了哈尔滨制造业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A
东安动力 降本增效 实现产销“双过半”
记者近日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东安动力生产发动机整机330721台,同比增长33.95%;销售整机311624台,同比增长45.44%,顺利实现产销“双过半”。
面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极度加剧的态势,东安动力聚焦成本,强化顶层设计,聚智创新谋发展,挑战极致降本。进一步完善价值创造模型,全面引入“质量成本”“数字智能”等模块,从目标制定到过程管控、从跟踪反馈到评价牵引,深入开展全价值链降本工作。上半年,实现降本超1亿元,超额完成半年成本管控任务目标。
东安动力紧跟时代浪潮,坚持守正创新,上半年,市场开拓蹄疾步稳,产品研发硕果累累,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创新市场开发模式,建立引导型市场开发、创新型价格管理体系、针对性市场推介,打造行业领先的“前瞻预判+精准引导+全生态链拓展”精准化全新市场开发模式。上半年,东安动力斩获新市场项目定点60项,同比增长173%,其中新能源和特品新市场项目各定点14项,同比分别增长100%和250%,已定点新市场项目生命周期规划销量达300万台。
东安动力与AVL公司合作开发的转子发动机项目正式启动,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与东安动力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载东安动力增程系统具有较强行业代表性的重载多旋翼无人机顺利点火并亮相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由长安汽车、东安动力联合开发的全新混动平台WE20TG-AA首台发动机点火成功……上半年,共推进285个新品项目,其中,平台开发项目21个、汽车发动机匹配项目217个、应用研究项目47个。
作为国有企业,东安动力坚持以改革的勇气自我审视,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聚焦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突出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要求,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优化用工结构、精准高效用工,形成“错峰借人、资源共享、良性循环”的用工动态调配模式。
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两端发力,统筹谋划各项改革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70项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台账主体任务覆盖技术研发、管理优化、产业链协同等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综合完成率达93%。
B
哈电汽轮机 上半年三项指标创新高
盛夏七月,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电汽轮机)厂区内机器轰鸣、焊花绽放,生产线上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组装着汽轮机核心部件。火热的生产下,哈电汽轮机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上半年成绩单,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77%,利润总额增长25.18%,产量同比增长49.82%,一举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成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年初,哈电汽轮机便擂响战鼓,召开生产会议严密部署“四保”(在制项目保交货、新投项目保性能、在运项目保稳定、国际项目保履约)核心任务。一套硬核管理组合拳随即打出:对内,公司依托MOM、WMS、SCM等数字信息系统,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工作进程;对外,联动采购、协作供方,打通产能堵点,确保资源供给与生产节奏无缝衔接。生产部门积极协调,精准狙击生产难点,科学配置生产资源,为机组按期出产提供坚实保障。
这一体系化生产能力在国能浙江安吉2×9H级燃机、新疆华电哈密2×1000MW煤电机组等国家重点项目上得到完美展现。面对项目关键交付期,哈电汽轮机构建起从项目策划、跟踪到管控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编制项目产品设计、采购、生产、供货综合计划,并依据项目动态优化调整,严格监督各节点任务执行情况,推动项目高质量落地。今年端午节期间,当千家万户团聚时,燃机事业部与储运部组建的专项护运队放弃休假,全程护航核心设备运输,确保项目现场重要安装节点得以顺利推进。1号燃机吊装就位、凝汽器壳体安装完成、高/中压模块运抵现场……设备接续交付安装的场景,成为哈电汽轮机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最直接表达。
车间里机器轰鸣不断,天车吊着工件平稳移动,操作工人们在工位上专注作业,焊花不时在设备间溅起……哈电汽轮机各分厂内,马力全开拼生产的热潮扑面而来。各分厂、部门多维度发力,用实干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每一个增长的数据、每一次顺利交付、每一声客户赞誉,都凝聚着全体‘哈汽人’的汗水与智慧。”哈电汽轮机计划财务部副经理赵新成感慨道。从晨光熹微到深夜灯火,从精工车间到项目现场,正是这份志在必得的拼搏精神,托举起了“双过半”的优异成绩。
在秦山核电改造项目现场,专项攻坚团队连续奋战90天,攻克高压缸通流间隙精准控制等12项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三个一”目标(一次启动成功、一次并网成功、一次试运行成功),获业主高度赞誉。
这样的“硬核”履约场景在多个项目同步上演:济南热电、盘江普定等19台机组实现“一次启动成功”,华电哈密、中能建和田等15台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客户满意度达97.98分。国能清远、中电建盘南、大唐潮州等项目团队相继送来锦旗与感谢信,对公司“24小时响应、48小时到场”的服务承诺给予充分肯定。
C
东轻 全面优化促业绩稳步增长
记者从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轻)获悉,今年上半年,东轻加工材产量同比增长2.5%,高端合金产量同比增幅6.7%,产品销量同比提升1.7%,成品率较计划目标提高2.14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将优化生产组织、调整产品及产业结构与强化市场服务紧密挂钩,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为核心,打通工序壁垒,推动高端产能不断突破。”东轻制造部生产运行管理负责人王亚丰说。上半年,东轻板带厂通过营销协商,成功实现小批量订单在不同轧制生产线上的窄口分流,相关产品较以往产量翻倍;依托产销联动“一盘棋”,东轻特材持续加强自身高端订单获取能力,1~6月高附加值锻件产量同比增长31.7%、高附加值型材同比增产超50%。
关键工序填平补齐和产线升级,为高端产能的连续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东轻中厚板厂,48米辊底式淬火炉年初正式投产,打破了高精尖铝材的工序瓶颈。半年来,民机材料产量同比增长170%,为企业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铝合金熔铸环节,东轻三条新建生产线表现亮眼。“新增熔铸线产能是老线原有8台炉组的一倍以上,单位铸造成本可降低50%,其中圆锭成品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东轻熔铸厂副厂长葛义勇说,上半年,熔铸厂产量同比增加8.6%。熔铸“龙头”产线的转型升级,正逐步形成东轻高端保供的强劲引擎。
为追求“质量精益”,东轻相关单位就废品压降开展攻关。各条轧制线以工艺优化为抓手,精细化控制工序切头尾及板带材切边量,部分高端合金成品率提高近3个百分点,节约成本150万元左右。紧盯提质降本,东轻特材技术系统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厚壁管材等重点产品凭借投料方式优化和过程管控,几何废品大幅减少,1~6月累计降本385万元。
聚焦消除时间成本浪费,东轻以“极致效率”推动极致经营。“我们从关键指标参数入手,运用大数据分析,构建最佳模型,全方位促成设备、人员、物料的极致管控和无缝衔接式的均衡产出。”东轻区域工程师王刚告诉记者。据了解,通过对流程细节的严格把控,王刚所在的中厚板厂全线生产效率显著提升,24米辊底炉二级时效工艺测温效率提升超80%,部分加工工艺复杂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周期降至原本时长的50%左右。
纵深推进数智建设。今年5月起,国内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热轧领域首套多场景智能化重载仓储物流系统在东轻投入运行。经由线上“一键”调度,生产现场可完成铝合金物料全天候无人化的自动识别、自动存取与自动冷却,压缩运输成本的同时,彻底杜绝人工失误导致的质量缺陷。“智能系统让物流过程真正实现增效、降本、提质的‘三位一体’。这一进展丰富了东轻以MES系统为核心、多层级数字平台‘全链互联’的智能制造格局,为企业带来了精益创效的全新驱动力。”东轻装备部(数字化部)信息化中心主管纪羽丰如此评价。
上一篇:毫米级精准微创手术创造生命奇迹
下一篇:意念下棋 科幻成真(科技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