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抢号、少跑腿、服务暖 江苏医疗“便童服务”上新了
创始人
2025-07-23 04:47:11
0

(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市儿童医院多措并举迎暑期就诊高峰 (医院供图)

□ 本报记者 安莹 王甜 实习生 张馨悦

正值暑期,各医院的儿科迎来就诊高峰。呼吸科、内分泌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等热门科室人头攒动,不少家庭“全体出动”带孩子看病,各家医院“含娃量”急速飙升。

今年,江苏省卫健委将“儿童就医更顺畅”纳入惠民实施,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发现为应对暑期就诊高峰,江苏各大医疗机构便童服务“上新”,通过延长服务时间、优化就诊流程、扩容医疗资源等多维度举措,让健康关怀实现全天候在线。

候补挂号、日夜接诊,

健康守护不“打烊”

“内分泌科的专家号特别难挂,基本上刚放号就‘秒光’。我们是通过‘候补’挂到的。”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门诊,记者见到了带娃看病的刘女士。

暑假以来,南京市儿童医院日均门诊量接近一万人次,为了方便家长及时获取所需号源,该院正式上线“候补挂号”功能。这一机制借鉴了铁路12306购票的“捡漏”思路,家长可提交候补申请,一旦有退号系统立即自动补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挂号”。这不仅避免了号源浪费,更大幅缓解了家长的抢号焦虑。此外,南京市儿童医院还全面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优化号源预约系统和分诊叫号模式,让就医更加有序高效,减少患儿在院等候时间。该院门诊部主任陈玉鑫介绍,2025年6月门诊患儿预约后平均初诊等待时间较2024年的33.74分钟下降到21.88分钟。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早在2005年就设立了夜门诊和无假日门诊。该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成永介绍,今年暑期,该院夜门诊已覆盖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并根据需求动态增设专科夜诊,确保“白天忙、晚上看”的家庭也能及时就医。“晚上能挂到专家号,孩子发烧了不用再拖到第二天。”现场不少家长表示,夜门诊的存在让他们“安心了很多”。

此外,针对患者就医流程中频繁“转场”的痛点,多地医院陆续推出“一站式”服务模式。记者在南医大二附院看到,包含儿童门诊、儿童急诊在内的儿童诊区规划设置在同一楼层,与成人门诊楼彻底分开,便于患儿家长寻找。在儿童诊区专门设置儿科药房、儿童输液室和儿童检验科,融合分诊、挂号、缴费、咨询、预约、检验、取药、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八大核心功能,满足患儿家长的就医需求。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门诊患儿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从2024年的18.00分钟下降到9.35分钟,同比降幅近50%。

在常州市儿童医院,记者注意到,许多家长并未前往窗口排队,而是通过手机完成缴费、报告查询等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市儿童医院依托高度集成的院内信息平台,实现了诊疗信息的高效共享与实时同步。患儿检查后,家长无需等待纸质报告,可直接返回诊室复诊。所有检查检验结果在医生工作站实时更新共享,医生在诊间即可调阅检查结果。

特色门诊不断“上新”,

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为更精准匹配暑期儿童就诊需求,医院不仅在服务时间上延伸,更在服务内容上持续“上新”,增加了儿童心理服务、中医调养、减重干预、过敏矫治、先天畸形早诊等“暑期限定”特色门诊。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以“四重健康守护”为轴,精准对接假期需求:升级过敏门诊,专业团队精准锁定过敏原,量身定制饮食、用药、环境三维度方案;开通泌尿外科“黄金矫正期”绿色通道,常见病当天评估、当周手术,术后护理包直接快递到家;设计14天全封闭式青少年减重夏令营,多学科联合开处方,帮助肥胖孩子们摆脱体重困扰;设立小耳畸形专项,提供无创矫正到手术重建的全周期管理……

在国家卫健委启动“儿童精神服务年”的政策背景下,江苏省人民医院还与南京脑科医院建立合作机制,设立儿童心理门诊,聚焦情绪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典型问题,推动高水平心理干预资源“落地开花”。据悉,该院部分心理专家门诊已实现“即日挂号、次日就诊”,缩短候诊周期。

这个暑假,中医调理也成为“顶流”。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段假期不仅是为下一学期“充电蓄能”的好时光,也是借助中医智慧进行体质调理、预防保健的“黄金窗口期”。“孩子总说眼睛酸胀、看东西模糊,过来试试中医调理。”涛涛妈妈带着孩子来到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中医儿科主任李专介绍,像涛涛这样通过中医调理改善视力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针对假期里孩子易出现的近视、散光等视力问题,中医的眼部刮痧、推拿、中药熏蒸、核桃灸、耳穴埋籽等保健项目,能有效缓解视疲劳,疏通眼周经络,改善眼部气血循环。对于麦粒肿、霰粒肿等眼部疾病,耳尖放血疗法也有良好疗效。此外,小儿节气推拿调理脾胃、中医减重、中药膏贴敷“冬病夏治”等项目也颇受欢迎。

为了让优质医疗真正延伸到更多孩子的家门口,江苏也更加注重推动优质儿科资源向基层“沉下去”。一方面,通过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基层,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在政策和机制上给予倾斜支持,让“强基层”从纸面落到实处。

以淮安为例,截至目前,淮安市34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已全部开设儿科,8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常态化为儿童提供诊疗服务。该市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儿科常见病诊疗服务的比例已超过90%。这意味着,即使在最偏远的乡镇,孩子们也能就近获得基础的医疗保障,有效分流了大医院的压力,缓解了“看病扎堆”现象。

日间手术普及,

“朝至夕归”减轻患者负担

在社交网络上,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5岁孩子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包皮环切日间手术的经历。“小朋友当天早晨做完了包皮环切日间手术,术后观察正常,晚上就顺利出院了。提前预约术前各项检查和手术时间,不需要住院等床位,即开即走,特别方便。”这位网友说。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儿童医院日间手术占比达到了51%,从过去的平均住院日5.5天,到现在的早上做手术,下午就能出院。很多四级手术通过日间手术也可以完成,医疗效率大幅提高。日间手术不仅省时省心又省钱,还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提高了医院病床周转率,据统计,日间手术开展后,平均治疗费用降低约1200元/例,例如,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平均住院时长由3天下降至1.1天,平均治疗费用降低1400元/例。南京市儿童医院于2024年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日间医疗质量规范化管理哨点医院”。

每年7—8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手术量较平日增长300%,单日最高接诊量达200例。家长王女士坦言:“提前一个月预约都排不上,孩子假期计划全被打乱。”类似情况并非个例——由于手术以日间模式为主,但床位固定,往年暑期患儿平均等待时间长达7—10天,部分家长甚至被迫选择跨市就医。

面对激增的需求,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联合麻醉科、护理部、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创新推出“潮汐病房”管理模式。

“潮汐病房不仅解决了床位问题,更推动了医疗服务模式的升级。从‘人等床’到‘床等人’,从‘焦虑等待’到‘从容就医’。”小儿外科主任印其友表示,“未来,我们将探索将这一模式常规开展,让更多患儿享受‘精准、高效、有温度’的医疗。”

在常州市儿童医院,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值外科日间手术、择期手术的高峰,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门诊量也居高不下,各种儿童意外伤害、创伤救治也逐渐增多。为了缩短患儿等待时间,进一步提升手术的服务能力,医院在暑假到来之前就根据小患者的预约情况,统筹部署调整外科病区布局,同时,医院开放周末手术服务,实施外科、手术室等人员弹性排班制度,各职能科室协调联动,全力保障手术所需资源和手术人员力量充足。7月3日,医院泌尿外科为60余名小患者完成了包皮包茎类日间手术,为近20名小患者完成了腺样体切除择期手术。

一米视角、“儿童友好”,

让看病变得“有趣又有温暖”

色彩缤纷的卡通涂鸦、“遨游宇宙”的主题通道、安全好玩的游乐设施……如今,候诊区域不再只有冷冰冰的长椅和闪烁的排队号,儿童医院正变得温馨而充满童趣。

为打造更加儿童友好的医疗环境,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对门诊及病房区域进行了系统性、精细化的改造与升级。候诊区精心设计了充满童趣的卡通墙绘和互动设施,营造出温馨、活泼的空间氛围,有效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情绪。病房内增添了安全防护垫、防摔扶手等贴心设施,既保障了孩子们的身体安全,也让家长更加安心。特别设置的儿童滑梯和游乐区,为小患者提供了释放天性的场所,让他们在治疗间隙也能感受到快乐与轻松。

与此同时,医院积极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仪式、故事讲述及互动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暖心举措,孩子们在住院期间不仅获得医疗救治,更能体验到如家般的关怀与陪伴,缓解因疾病带来的孤独和不安。

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大厅,记者看到一块专为小朋友设置的“欢乐候诊区”:彩色塑胶垫、益智玩具、绘本书架一应俱全。几名孩子正趴在小桌板上画画,笑声不时传出,缓解了看病带来的紧张氛围。一旁还有志愿者阿姨陪伴阅读、轻声交谈,引导孩子们安心等待。“孩子每次来医院都特别怕打针,现在可以在这里玩一会儿,情绪平稳很多。”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感觉医院不像医院了,像是儿童乐园。”

更贴心的是,医院还为特殊群体设立了绿色通道。例如,对于罕见病、急危重症和残障患儿,设有专属导诊员提供陪诊服务,缩短候诊路径、优先安排检查。同时,母婴室、哺乳间、无障碍洗手间布局合理,方便带婴幼儿就诊的家庭。

而在常州市儿童医院,所有导视标识都采用儿童视角的“低位设计”,色彩鲜明,图形辅助识别,连厕所指引也配有卡通标识,真正做到“孩子一眼能看懂,家长一秒能找到”。诊区电子导航屏幕取代了传统纸质导图,家长通过点击即能查询科室位置和排队进度,极大提高了就诊效率。

通过“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江苏各级医院正在一步步破解儿童就医难题。当然就医流程要变“顺”,还需要政策落地更细、技术更友好,也需要医患共同适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獴... 7月2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会同公安部有关业务局、中国海警局执法部,在京组织召开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
中国三部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全...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 赵建华)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运作。中国财政部、...
就市论市 | 油价三连跌 后市... 近两周以来,原油价格交易重心持续下降,核心因素是什么?7月份以来油价整体波动率收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经济日报 | 一部新法,为海南... 转自:司法部近日,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在海南召开,签约265个项目,总签约额近2...
生涯教育,助力大学生找准“职业...   原标题:生涯教育,助力大学生找准“职业坐标”  当下,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就业市场快速变化,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