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贝 通讯员 魏梦柯
7月17日,在铁门关市新恒立纺织有限公司经编车间里,突然一台经编机“罢工”了。工人们不约而同地说:“快!找赵班长!”
话音未落,赵冬平大步流星赶到了现场,但他没有立刻动手,而是习惯性地俯下身,耳朵贴近滚烫的机身凝神细听,手指轻抚过机器外壳——这是他独创的“望、闻、摸、听”维修法的起手式。
“得赶紧给它‘上点油’!”赵冬平沉稳地说,工友们立刻默契配合忙碌了起来。
这份默契来之不易。9年前,赵冬平初到铁门关市新恒立纺织有限公司,迎接他的就是3台“罢工”的经编机。面对昂贵的设备,大家眼中带着忧虑。
作为公司新来的技工,赵冬平没有多言。只见他蹲下身仔细检查,掏出随身携带的温度计,对着灯光看了看刻度。“问题可能在这,进口机器标准冷却水温度是25摄氏度。”赵冬平顿了顿,指向温度计,“看,咱们用的是井水,碱性大,还带泥沙,导致机器运转时温度过高。”
这番专业分析让喧闹的车间安静下来。赵冬平随即掏出纸笔,蹲在地上勾画起来。不一会儿,一个简易的冷却水过滤和温度调节方案跃然纸上。紧接着,一群人围着机器蹲下,七嘴八舌地补充意见,图纸在众人手中传递,方案迅速完善。
当机器终于重新发出均匀有力的轰鸣声时,最后一丝的怀疑彻底消除了。赵冬平用专业和实干,赢得了工友的信任。
“赵班长就是我们车间里的‘定盘星’!有他在,机器就有保障。”铁门关市新恒立纺织有限公司员工柔则·图尔荪说,赵冬平的到来,让大家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托合尼牙孜·麦麦提初来时对技术不精通。赵冬平从最基础的设备原理讲起,手把手教他看图纸、辨声响、调精度。如今,托合尼牙孜·麦麦提已成为独当一面的维修骨干。“赵班长手把手教我技术,不仅是我的技术师父,更是我的好大哥!”托合尼牙孜·麦麦提感激地说。
赵冬平与工友们的情谊日益深厚。生活中,当赵冬平得知工友玉素甫·买买提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待提高,便每周抽时间为其辅导。“他不仅教孩子知识,更教会我怎么辅导孩子学习!”玉素甫·买买提感慨道。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图纸的勾画间,在日常的互帮互助中,赵冬平早已成为大家心中温暖而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