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改造不是缩小版购物中心
创始人
2025-07-23 00:31:19
0

(来源:北京商报)

在当前商业环境持续变革的背景下,社区商业正逐步成为商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新辰商业作为这一领域的后起之秀,近两年来加速布局,已在北京拥有近10家社区型商业体。在众多商业企业放缓扩张步伐之际,其逆势拓展的举措引发关注。为此,北京商报记者专访了新辰商业集团联合创始人及COO王纯,围绕社区商业的改造路径、发展逻辑、避坑要点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对话。在王纯看来,社区型商业的改造不是做大型购物中心的同比例缩小版,而是应以某几个业态为特色,成为区域中明显的标签。

“一店一策”与“抓大放小”

伊藤洋华堂变身华堂新辰汇已有两月有余,作为新辰商业最新改造项目,华堂也将成为新辰商业未来继续改造社区项目的样本。王纯介绍,该项目自4月29日开业以来,两个月内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同时也在实践中持续优化,为社区商业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逻辑样本。

从经营成果看,华堂新辰汇项目客流与销售额实现跨越式增长。改造后日均客流达约2万人次,较此前的日均5000—6000人次翻了数倍;月均销售额约6000万元,日均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压缩至单个楼层的百货品类营业额,已超过改造前4个楼层的总和。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新辰商业“一店一策”与“抓大放小”策略的精准落地。

从传统百货变身社区型商业,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也要做出改变。“社区型商业的营销不同于城市型、区域型购物中心大而全的经营规划思路,营销端以低成本高互动性为核心”,王纯透露,以新辰商业旗下的华堂新辰汇为例,全年计划开展约500场社区活动,周末日均2—4场,如包饺子、汉堡DIY、蓝鳍金枪品鉴等,单场成本仅千元左右。

“这样的模式既与场内品牌加强了互动,又强化了周边1.5—2公里客群的到店黏性。”王纯表示,单一项目全年营销费用仅占租赁收入的0.6%—1%,远低于大型购物中心2%—8%的营销费用比例,却能够实现高效触达。

王纯指出,这种以数据为导向、灵活调整、聚焦社区的模式,既规避了传统社区商业同质化、缺乏黏性的痛点,也为同类项目改造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

和而不同

在商业地产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新辰商业以华堂商场改造项目为样本,通过“一店一策”模式在社区商业领域开辟出独特路径。其旗下社区项目定位多元,望京项目主打“潮酷”,大兴项目采用“街区+盒子MALL”形态,亚运村项目辐射旅游人群与演唱会粉丝,华堂项目则聚焦餐饮社交。这些项目背后,藏着社区商业改造的共性逻辑与差异化智慧。

短短几年时间,新辰商业在北京已拥有近10家门店。王纯介绍,新辰商业所有社区项目遵循三大核心逻辑:聚焦短距离客群,将服务半径锁定在周边1.5—2公里;打造强势分类,每个项目都选取一个核心业态形成竞争力,以此吸引消费者;快速迭代能力,项目开业后根据经营数据和市场反馈快速调整业态和品牌,通过持续试错提升对消费者需求的命中率。

不过,当下商业面临诸多困境,传统社区商业存在过剩、缺乏规划、受电商冲击以及附近综合体竞争等问题。而近几年新增的社区商业项目,又常面临空间限制及同质化严重等现象,许多项目争相模仿成功案例,却忽略因地制宜,缺乏对用户的深入调研与沟通。

王纯指出,“一店一策”的核心是业态占比与财务模型的平衡。改造前期,运营团队需要采集周边人群密度、消费特征、竞争对手状态等基础数据,随后基于这些信息推导出项目整体定位,并进行动线规划、楼层规划、业态规划、品牌落位规划和租金规划。

王纯表示,招商初期不追求消费者需求的高命中率,而是通过持续监测品牌销售数据,对低产品牌快速汰换,不断试错以贴近消费者需求,维持品牌调整的高更新率。社区项目需要始终聚焦“小而精”,以强势业态为标签,服务周边社区日常需求与社交场景。

社区商业的生命力在于“和而不同”。王纯认为,社区型商业统一的底层逻辑确保项目扎根社区,而差异化定位则让每个项目都能精准击中目标客群,这正是“一店一策”在社区商业领域的精髓所在。

从“大而全”到“小而精”

虽然城市更新一直倡导“一店一策”,仍避免不了千店一面的业态布局陷入困境。王纯坦言,商业创新最容易犯的错是念八股文,当一种新的模式出来之后,行业内会出现快速抄袭,出现同质化的现象。

社区型商业体正以“年轻化”“个性化”为核心密码,新辰商业通过华堂新辰汇、新辰里亚运村等项目的改造实践证明,商业更新的本质不是简单的业态替换,而是以年轻化基因重构社区商业生态,在贴近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中找到持续生长的动力。

王纯表示,商业年轻化,不是只做年轻人的生意,而是让商场有年轻人的精神。新辰商业将“年轻感”拆解为三级逻辑,首先是持续招引年轻化品牌,既满足年轻人社交需求,也让中老年群体感受活力氛围;其次是业态的动态迭代使消费者拥有常来常新的消费体验,用品项实现“全年不重样”;最后是场景的松弛感营造,下沉广场的设计与高频互动活动,让社区居民获得“家门口的小确幸”。

当下商业创新的破局点,在于打破“规模崇拜”与“复制依赖”。王纯指出,从“大而全”到“小而精”的业态革命正在加速。如今,社区商业从“引客来”到“常来往”的流量重构已然成型,商业运营方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以提升到店频次,让社区商业在消费降级与升级并存的当下,找到稳定客群。

王纯表示,新辰商业既不做轻资产的“甩手掌柜”,也不陷入重资产的“开发陷阱”,而是通过“中资产”投资改造老旧百货、超市电器卖场、家居广场、老旧工厂等存量物业,注入社区服务基因,用新思维激活老空间,让商业更新不再是造新城。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文 付斌/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建发国际集团(01908.HK... 格隆汇7月23日丨建发国际集团(01908.HK)发布公告,2025年7月22日,卖方(即益能国际有...
租赁新规出台,政策如何跟进?丨... 冯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近日,《住房租赁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并将于2025年9月1...
让特设安全职工监督员敢监督会监... □ 徐建华  特种设备安全无小事。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通知,在辽宁省、江苏省、浙江...
山东山立置业因安全生产违规被罚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近日,记者从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官网获悉,山东山立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因违反《山东省...
“会飞的邻居”为厦门生态投下肯... 从开发建设到“留白增绿”,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并非一时之功。 2002年,五缘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