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你曾目睹过这样的场景:有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这极有可能是癫痫发作。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正困扰着全球约5000万患者。然而,由于对癫痫的认识不足,很多患者和家属承受着疾病本身与外界误解的双重压力。
精准识别:揭开癫痫发作的“真面目”
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耿磊钰副主任医师称,癫痫发作形式多样,既有典型的大发作,也有容易被忽视的小发作,准确识别这些发作类型,是正确应对的第一步。
典型的癫痫大发作往往来势汹汹,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发出一声大叫后倒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头后仰、双眼上翻,口部先强张后突闭,可能咬伤舌尖。紧接着,患者进入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地抽动、呼吸急促不整、口唇青紫、口吐白沫,甚至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整个大发作过程一般持续1—3分钟,发作结束后,患者会进入昏睡状态,醒来后可能对发作过程毫无记忆。
相较于典型大发作,癫痫小发作就显得“低调”许多,也正因如此,常常被人们忽视。小发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可能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眼神呆滞,手中物品掉落,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自行恢复,继续原来的活动,事后对发作过程没有记忆。
科学急救:关键时刻的“救命指南”
耿磊钰称,当癫痫患者发作时,现场人员的正确急救处理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减少患者受到的伤害,甚至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哪些行为是绝对不能做的,避免因错误操作加重患者的损伤。
首先,评估环境安全。其次,解开约束衣物。及时解开患者身上束缚的衣物,如领带、紧身的上衣、腰带等,使颈部保持宽松状态,这样可以保证患者呼吸顺畅,避免因衣物过紧影响呼吸功能。接着,调整体位防窒息。切记,避免强行按压。在患者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按压或约束其抽动的肢体,因为患者发作时肌肉强烈收缩,力量极大,强行按压很容易造成骨折、脱臼等伤害。最后,及时送医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障碍,或者连续发作超过3—5分钟,应立即拨打120,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打破误区:用科学击碎偏见的“枷锁”
由于对癫痫的了解有限,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关于癫痫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给癫痫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阻碍了他们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误区一:癫痫会传染
真相:癫痫不是传染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空气传播、饮食等途径传染给他人。
误区二:癫痫患者智力都低下
真相:虽然部分癫痫患者可能存在智力发育迟缓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癫痫患者智力都低下。
误区三:发作时都会口吐白沫
真相:口吐白沫只是癫痫大发作的一个常见表现,但并非所有癫痫发作都会出现这一症状。如前文提到的癫痫小发作,患者就不会口吐白沫;还有一些局灶性发作,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的抽搐、感觉异常或短暂的意识改变,也没有口吐白沫的症状。
误区四:吃药一辈子不能停
真相:癫痫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患者需要一辈子吃药。在癫痫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发作类型、治疗效果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讯员 王倩 程守勤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