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区桠溪街道:在绿水青山间蹚出乡村振兴路
创始人
2025-07-22 14:17:57
0

(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盛夏时节,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街道一片郁郁葱葱。作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多年来,桠溪街道始终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用产业激活发展动能,勾勒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图景,打造美丽南京“桠溪样板”。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那么,桠溪街道各村在打通和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方面,探索形成了哪些经验?

桥李村:茶香幽幽敲响致富之门

“发芽啦,采茶咯……”每年春季,随着一道悠长的采茶传统民俗“喊山”声起,桠溪街道桥李村的千亩有机茶园便热闹起来——村民们穿梭在茶垄间,采收、分拣春茶鲜叶,一派丰收景象。

“茶园通常从3月中旬开采,一直持续到4月下旬。常常是茶叶还没开采,订单就已经不少了。”站在茶园中,桥李村党总支书记戴文韬谈及茶叶供不应求的秘诀时说,“生态有机是关键。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茶园已连续20年被认证为有机茶园,这可是全南京唯一一家。”

桥李村位于高淳区东部丘陵山区,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1991年,村级集体年收入不足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仅300元。“以前就是种田,还有就是开垦一点山上的荒地,种玉米、地瓜、黄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民张小朱说。

转机始于“环保扶贫”——在专家指导下桥李村立足山区唱“山歌”,围绕丘陵唱“茶戏”。2007年,村里关停污染企业,由村集体牵头组建高淳县苏峰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采用“村办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200亩的零星茶田拓荒成如今1210亩的有机茶园。

同时,茶园严格遵循有机农业标准生产加工,全程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团队合作,结合当地降水量、日照时长等综合因素配制有机肥。“早在2005年,我们的碧蓝针、碧螺春等茶叶就拿到了原环保部颁发的有机茶证书。”谈及此,戴文韬话语轻快,“这些年,茶园经营收入也从最初的不足20万元涨到了65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采茶季务工一季可增收约6000元。”

凭借出色发展,合作社屡获殊荣,从国家级示范社到省级畅销品牌,再到市级“双优”称号,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4.3万元,远超街道平均水平。

有机茶带来的效益远不止销售利润。近年来,桥李村以茶园为依托,从单纯“卖茶叶”延伸到“护生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以慢城生态文化和休闲观光农业为核心,依托“春茶夏花秋果冬笋”特色,桥李村延伸产业链,实现农旅融合,近三年5万人(次)的游客量,让“慢城茶乡”品牌声名远扬。

如今,桥李村正以“智慧大脑”精细化管理着每一寸茶园——不仅有虫情测报仪、远程操控水肥设备等,同时计划建设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不仅能够调节园区小气候,还能同步实现光伏发电收益……20年坚守,桥李村不仅让茶田“绿叶子”蜕变为富民强村的“金叶子”,更以“生态+智慧”双轮驱动,书写了“以绿生金”的生动实践。


图为桠溪街道桥李村有机茶园。


石墙围村:一个民宿村里的“诗和远方”

步入夏日的桠溪街道蓝溪村石墙围自然村,一栋栋乡村民宿掩映在绿荫之中,一步一景皆如画卷。在民宿的房价单上,“生态产品价值”几个字格外醒目。

“我们将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要素纳入民宿定价,城里来的客人都觉得新奇,节假日房间供不应求。”蓝溪村村委妇女主任王陈介绍。

然而,十多年前,石墙围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房屋破旧,环境杂乱,面临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等发展难题。

转折始于2013年。当年,石墙围充分挖掘自身生态环境优势,依托地理区位、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对村庄进行全面整治,随着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原本无人问津的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热门旅游打卡地,不少村民抓住机遇开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

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墙围人,十多年前,村民张富强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成了村里第一个开民宿的人。“当时我开了村里第一家民宿,9月开业,到年底就收入6万多元。近几年每年毛收入更能有个20万元。”坐在窗明几净、精致诗意的庭院中,张富强聊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时感慨不已。

既要勇于求变,更要执着求精。2020年底,村庄启动提档升级计划,对整体环境与道路系统展开全面优化。同时,针对7家基础相对成熟的民宿,通过个性化设计打造“一户一格局、一户一亮点”的特色,将石墙围村建设成精品民宿示范村。

在优化环境、打造特色民宿的同时,石墙围村也积极借力政策东风,探索民宿产业与多元业态的融合路径。作为南京61个职工疗休养基地之一,乡村将民宿与疗休养结合,打造“世外桃源”,带动农民增收。

如今,绿水青山的好生态已成为石墙围最亮丽的底色,更持续转化为经济效益。全村56户中17户开起民宿,村民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为乡村发展打造了新样板。


图为桠溪街道石墙围村。


大山村:每一家农家乐都各有特色

从桠溪慢城入口出发,沿蜿蜒山路驱车15分钟,一座古朴村落便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坐拥“两山一庙一戏台、六塘两库一古井、古村古树古建筑”的桠溪街道蓝溪村大山自然村。

这座背靠青山、面朝碧水的村落,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成为“桠溪国际慢城”风景区的璀璨明珠。“十年前,谁能想到石头缝里能长出金元宝?”蓝溪村党总支书记张波感慨万千,“如今老祠堂成了网红打卡点,农家乐里的土灶菜香飘十里,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大山村的蜕变,始于对“两山”理论的深入践行。近年来,村里紧抓国际慢城发展机遇,以“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为理念,蹚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振兴路。

农家乐是最先冒头的“金点子”,且处处透着巧思——家家保留青石板院、木格窗棂的古宅风貌,院内老石磨旁晒着新收的笋干,连桌椅都用本地老樟木打造。主人家见客人进门,总系着布围裙笑着迎上来:“快坐快坐,咱们这都是现摘现做的新鲜味。”

2021年底,蓝溪村启动大山村转型提升工程,深挖生态人文优势,让古建焕发新生、古树见证变迁。从2010年的6家农家乐,到如今46家特色民宿集群,大山村农家乐经营者人均年经营性收入达7.6万元,带动586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6万元。这串数字背后,正是大山村以特色产业为支点,激活乡村资源的生动写照。

如今,漫步村中,既有“两山一庙”文化长廊讲述乡村故事,又有修缮后的古戏台演绎民俗风情,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这份耕耘,让大山村接连斩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等殊荣。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昔日的偏远山村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大山村用实践证明,守住绿水青山,做活文旅文章,就能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正如桠溪街道环保办主任赵春平所言,“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桠溪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路子认准了,就要坚定走下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ST高鸿: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 *ST高鸿7月22日晚间公告,连续三个交易日(2025年7月18日、2025年7月21日、2025年...
金智科技(002090.SZ)... 格隆汇7月22日丨金智科技(002090.SZ)公布,金智集团与南京智迪、浙江智勇签署了《股份转让协...
世运会探馆Vlog:“顺势”建...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至17日在四川成都举行。记者近日探访世运会水上项目...
图个明白|暑期带娃赶地铁/火车...   暑假出行,地铁、火车站里孩子活泼好动,稍不留神就可能走散。做好提前防范,比临时找帮助更安心。这份...
蓝星安迪苏30亿元定增项目解析... 近日,蓝星安迪苏股份有限公司就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进行了回复,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