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安全的平衡:在华留学生人工智能教育中的信息安全治理
创始人
2025-07-22 11:21:27
0

(本文作者孙宜学为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上海市世界中国学研究会副会长)

人工智能时代正推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是课程设置的更新,更意味着教学范式与人才培养逻辑的重构。这种变革绝非单纯的技术叠加,而是人类文明向智能时代跃迁的重要支撑,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共进。​

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全球共识,跨国协作推动技术服务人类发展是世界共同的价值追求。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从来不是孤立地存在,其背后潜藏着国家安全的深层关联。因此,国际合作必须以“科学、合法、合规”为前提,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寻求坦诚协作,方能实现真正的共赢。​

在华留学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在共享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与国家安全防线,实现学习权利保障与教育内容安全的动态平衡,已成为高校亟待系统回应的重大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法律规范、教育创新、技术防护和国际合作等维度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构建合法合规的招生安全评估机制​

复杂国际形势下,来华留学生群体或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风险点,因此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为依据,建立覆盖全流程的招生安全评估体系:一是开展国别风险指数与专业动机调查,对涉及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专业设置差异化准入标准;二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动态评估系统,实时关联国际形势与技术风险数据,实现风险的精准预判;三是将安全责任条款纳入培养协议,明确留学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义务与违规后果。国际合作项目则需划定清晰红线,严格遵循“不涉及军事应用、不处理核心数据、不突破技术管制、不挑战伦理底线、不危害公共安全”原则。对拟合作项目实施预评估与合规审查,对在研项目部署关键词预警与数据流向追踪系统,确保合作过程全程可控、可溯、可终止。​

建立分级分类的教育管控体系​

依据《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课程教学和实验室研究领域构建分级教育体系。在课程层面,基础理论层面如算法原理、机器学习基础等全面开放;应用技术层面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设置资格审查门槛;战略技术层面如量子计算、类脑智能等实行定向培养与严格准入。在科研实验室层面,开放型实验室如医疗AI等民生项目等允许留学生参与基础研究;受限型实验室如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实行项目审批制,需先通过国家安全评估;封闭型实验室如军事智能相关研究等则严格限制留学生介入。​教育数据安全防护则必须实现全链条管控,对涉及公民隐私、地理信息、关键基础设施的数据,必须采取加密存储、权限分级、操作留痕等措施;实验教学可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搭建虚拟平台,通过仿真环境开展训练,从源头避免真实数据外泄。​

完善技术赋能的安全防护网络​

强化技术防护体系建设是平衡开放与安全的关键支撑。一方面,开发多模态虚拟实验系统,将敏感技术实验转化为增强现实交互场景,既保障教学效果,又阻断物理数据接触;另一方面,部署智能监测系统,对实验室访问、数据下载、设备操作等行为进行实时建模分析,及时识别异常风险。​针对教学与科研数据,构建“特征编码+溯源追踪”机制,对核心算法与技术成果嵌入唯一标识,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全生命周期流转信息;对跨境数据传输设置“白名单”制度,未经安全评估不得擅自出境。​

在华留学生人工智能教育的信息安全治理,归根结底是中国教育开放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协同统一。基于相关法律构建分级管控、技术防护、国际协作之间的多维度有机体系,既能彰显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放包容,又能筑牢国家信息安全屏障。这不仅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占据主动的战略选择:唯有在安全框架下推进开放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技术创新与人类文明的共生共荣。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汇总篇 审...   范文一:  根据县效能风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临...
医院卫生院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乡镇乡政府政府关于“为官乱为、为官不为”(以下简称“两为”)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切实解决...
浙富控股:子公司浙富水电主要从... 7月22日,浙富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富控股,002266.SZ)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关...
TCL电子(01070.HK)... TCL电子(01070.HK)2025年上半年全球TV全球出货量排名稳居前二Mini LED TV全...
Mysteel日报:今日螺纹期... 今日螺纹钢HRB400E20mm现货价格为3429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45元/吨。10合约收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