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创始人
2025-07-22 08:32:35
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此,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要求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疏通关键堵点提升生育意愿

生育并非单一个体短期的行为选择,其本质是由婚嫁、生育、养育及养老形成的全生命周期,具有多群体共参与的特点。生育养育作为关键阶段固然重要,但仅聚焦于此难以形成政策闭环,不利于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婚育观念构建方面,婚育观与家庭观持续演化。当代青年婚育行为已不局限于传统家庭职能范畴,呈现出“情感契合优先”与“条件完备评估”的婚育决策特征。与这种观念转型形成反差的是:权威婚育信息服务平台缺位,难以为择偶匹配、婚前适应及婚后家庭关系调适提供专业支持;同时,新型婚育文化传播效能不足,部分地区婚俗改革与移风易俗治理仍待深化。

生育服务支持方面,落实标准与覆盖范围存在差异。生育补贴规范与方式、生育休假成本共担机制等措施地方执行规定不同。如有的省份鼓励有条件地区对多孩家庭给予一定补助,但如何判定该地区为有条件地区、发放补助是否规范执行标准都有待科学论证。此外,新就业形态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尚未完全纳入生育保障体系,未就业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有限,有的地方针对女性生育保健及婴幼儿保育的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育幼服务配套方面,养育成本与子女照料考验生育信心。养育阶段的支持政策体验可通过经济反馈重塑育龄群体的婚育价值观,对其二孩、三孩乃至下一代子女的生育决策产生深远影响。在精细化育儿理念普及与社会经济压力叠加的背景下,托育服务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存在“托不起、不愿托、不敢托、不便托”现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多孩家庭住房刚性需求、随迁子女教育及父母就业保障等问题同样需要系统性政策应对。完善女性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应成为配套政策的重要着力点。此外,养老服务与普惠托育还需配套联动。

职工权益保障方面,家庭责任不均与女性职场壁垒加深工作家庭矛盾。当前男性参与育儿照料过程不充分,男性陪产假、育儿假使用率较低。由产后身心健康损耗、家庭责任分担失衡及职业发展中断构成的系统性生育成本,是消解女性婚育信心、导致生育意愿不强的重要因素。

◆持续优化生育支持服务体系

育龄群体从组建家庭、生育养育子女再到赡养老人的全生命周期,既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制定专项政策,还需强化政策间的有机衔接,形成系统性的生育支持组合措施。通过精准识别各阶段配套支持服务的供需矛盾,科学完善制度设计,有效促进生育意愿向实际生育行为转化。

营造婚育友好环境,引导家庭成员共担家庭责任。一是改善婚育文化环境,发挥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模范作用,培育“男女平等、适龄婚育、共担责任”的现代婚育观,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适应当前人口发展的婚育伦理。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创新传播形式。二是排解育龄群体婚育难题,规范现有市场婚育机构,搭建公益婚育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青年婚恋提供可靠信息渠道,并开展公益婚姻家庭服务,减少离婚率对人口生育的影响。三是平衡家庭责任,引导全社会尊重和提升家庭照料劳动价值,鼓励所有家庭成员共担养育责任。当育龄群体将生育视作获取幸福体验的重要路径之一时,将对生育抱有较高的期待,从而激活育龄群体的生育内驱力。

推动生育政策提质扩面,筑牢“敢生”根基。一是政策工具优化,制定生育补助规范标准,放宽补助条件限制。相关部门应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划定福利政策补助标准和适宜执行地区,指导有条件地区因地制宜对多孩家庭给予阶梯式补助。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二是服务保障强化,建立育龄群体生殖健康教育与生育能力保护双轨机制。三是顶层设计优化,动态调整教育医疗住房资源配备,针对多孩家庭在子女教育、家庭医疗与住房等层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同时应持续关注一孩家庭需求,避免影响支持政策的孩次公平;以平等、包容、友好为生育政策导向,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生育支持政策,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资源供给机制,保障流动人口享有流入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支持,构建覆盖生育、养育、教育全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链。

打造普惠托育与养老服务联动机制,共同支撑“愿生”选择。“婴幼儿照料”与“长辈代际支持”是每个家庭生育决策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老幼共育不仅能填补育幼服务供给的空窗期,还可减轻育龄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组建的育龄家庭肩负的多长辈养老压力,使家庭长辈隔代照料在代际间传承。一是关注供需错配问题,合理规划普惠托育与养老服务的资源分布,鼓励社区嵌入养老托育服务。如福建可依据《福建省促进“一老一小”家政服务发展若干措施》,持续优化“福见康养”公众服务平台,为育龄家庭提供身边的养老托育。为隔代照料者提供育幼喘息服务、育幼知识培训,释放长辈代际支持资源储备,提升“生”的意愿,弱化“养”的负担。二是严格老幼共育服务供给机构资质审核,加快养老托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服务供给科学规范、精准高效。

消解职场困境,畅通女性职业发展路径。当前的育龄女性因社会角色传统认知,进入母亲角色后,常面临产后康复、家庭照料和个人事业发展等问题,需找准痛点对症下药。一是关注女性产后健康,助力育龄女性产后顺利恢复工作状态。鼓励医疗机构开办月子中心或与其联动,针对女性产后的身体康复、心理适应和育儿困难提供帮助,缓解育龄女性产后身心压力。二是纾解女性生育重担,避免育儿假、照顾假成为“纸面假期”,并合理延长男性陪产假,使长期单系抚育转向夫妻共担家庭抚育责任,平衡用工成本差异。适当放宽女性职场限制,弥补育儿时间损耗,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确保生育后女性的平等就业权益和职业发展机遇。加大政府对企业育儿方面财政支持,鼓励用人单位针对育儿职工采用弹性工作制灵活用工时间,必要时设立“妈妈班组”推进女性就近、灵活就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展单位办托,平衡职工家庭的工作育儿矛盾。

[作者单位:福建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养老保险参与、双向代际支持与生育意愿提振研究”(FJ2022c036)阶段性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软通动力跌2.01%,成交额9... 7月22日,软通动力盘中下跌2.01%,截至14:01,报54.97元/股,成交9.12亿元,换手率...
锐评|卖豆腐的李福贵,凭什么打...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打豆腐的来了”!太行山下的村庄里,这声温婉清亮的乡音,是李福贵的标志性吆喝,也...
智己“超级增程”宣布8月1日全...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大象新闻)“...
蓝海华腾跌2.00%,成交额1... 7月22日,蓝海华腾盘中下跌2.00%,截至14:00,报22.01元/股,成交1.76亿元,换手率...
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一万亿... (来源:银柿财经) 截至目前,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一万亿元,发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