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打豆腐的来了”!太行山下的村庄里,这声温婉清亮的乡音,是李福贵的标志性吆喝,也是乡亲们热闹采买的开场。随着媒体的跟进报道,这位在河南新乡卖豆腐的27岁姑娘,正为更多人认识。
李福贵,本名李亚云,父母均患智力障碍,爷爷年事已高,她扛起一家人的生计走村卖货,并将日常剪辑成短视频。村里有的地方没有小卖部,她便把五花八门的杂货装在了小三轮车里;有的老人行动不便,她便挨家挨户地跑。乡间淳朴的小本生意,却收获了网上网下数百万粉丝。有网友评价说,“李福贵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陪伴”。
“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阳而生”。命运给了李福贵一手烂牌,她却打出了自己的精彩。面对艰难的人生考题,她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承担。这些年,她卖过水果,摊过煎饼,别人看起来很辛苦,她却说,“我不觉得难,我只是在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改变我的家”。在对父母的悉心照料中,在与爷爷的出门旅行中,一个女孩儿的乐观与努力是如此具体。李福贵就是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扛起生活的普通人。他们让人相信,只要心怀希望、努力改变,日子就能过得热气腾腾、充满希望。
“她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的坚韧与温度”,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海外平台如是介绍这位“豆腐姑娘”。确实,李福贵的短视频,也勾起了许多人心中那抹化不开的乡愁。在许多年轻人外出打拼的当下,她当起了“留守青年”,从清晨开始便穿梭在各村之间的小货车,是她的 “移动摊位”,亦是老人的 “便民服务站”。在她的镜头下,有帮老人晒麦子时扬起的麦浪,有替独居老人拨通远方子女电话的开心,还有带着天安门幕布为老人们拍照留念的感动……一帧帧温暖自然的场景,记录的是李福贵的家乡,也是很多人似曾相识的乡土中国。
从李福贵的出圈中,同样可以看到流量与网红的另一种样子。相较于某些故意编剧本、踩红线、蹭热点的行为,她的视频没有精致滤镜,没有各式套路,只有白描般的流水账,但这样的乡土故事,反而踩在了无数人心里最软的地方。眼下,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关注,李福贵明显减缓了视频更新频率,也婉言回绝了多个知名企业的合作邀请。她直言“不想消费苦难,只想记录改变”,众多粉丝也纷纷留言“不要过多打扰她的平静与本心”。
普通人的美,值得被看见。我们所有人,也都可以从李福贵的故事里看到向上的力量、感受生活的热情,就像她最喜欢的那句话——“如果一个人活在黎明时刻,而且他正当年少,这就是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