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陈 强
海盐县委报道组 徐张赢
“初来海盐,我就对这里的乡村美景深深着迷。青山绿水间,我看到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的村民和政府官员、企业家、政协委员以及我们老外朋友,都能友好地坐在一起平等对话、各抒己见,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书本上介绍的中国式民主的深刻内涵……”7月18日,在海盐县“议事国际范 协商在‘县’场”活动中,来自俄罗斯的浙江工商大学留学生王鸫丽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说。
当天下午,包括王鸫丽在内的4名浙江工商大学国际学生和2名在海盐的外籍人士走近海盐政协,通过观摩民生议事堂、参与专题协商、见证校地共建等环节,沉浸式感受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基层实践魅力。这也是海盐县政协今年依托国际学生“乡村课堂”平台,打造“议事国际范 协商在‘县’场”工作品牌的又一创新实践。
外籍人士触摸协商民主温度
活动伊始,留学生们来到海盐县政协界别联系群众服务站,在英文教学视频和双语讲解中,全面了解海盐县政协的发展历程,并现场观摩政协委员书画创作。他们或认真聆听、驻足观展、拍摄记录,或挥毫体验中国书法。
随后,留学生们前往通元镇观摩民生议事堂现场教学。在茶厂微课环节,通元政协委员履职小组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民生建设的实践——家宴中心建设,给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家宴中心建成前,村民搭棚办宴,风吹日晒且食品安全隐患大。家宴中心建成后环境明显改善,安全有保障,从建设到食材采购、厨余处理,每个环节都由村民和政协委员共商,这种细致的民主让我印象深刻。”一名留学生由衷感叹。
在丰义大礼堂门口的“矿山蝶变”沙盘前,双语讲解员讲述的丰义村转型故事引人入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各村通过专题协商开启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之路,这里如今已成为集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留学生们纷纷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点赞,一位留学生还拿起手机拍摄沙盘,“我要把这个‘中国乡村治理样本’分享给家乡的朋友!”
协商民主有了长效机制
活动现场,海盐县政协与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这一合作旨在将基层政协的实践平台与高校的国际资源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浙里协商”基层实践,探索对外展示中国式协商民主路径。
“这是‘双向赋能’的合作、‘开放共享’的实践、‘共育未来’的起点。”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彬彬表示,学院将发挥学科与国际化资源优势,助力海盐打造更开放的国际范协商平台,向国际展现中国基层治理实践。
海盐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初以来,海盐县政协利用县里与高校共建的国际学生“乡村课堂”这一平台丰富的留学生资源,结合留学生专业与关注话题,已邀请40余位美、英、俄、韩等国家的留学生和“洋居民”参与调研建言,让议事更具国际范,协商增添新视角,“与外籍人士的合作增进了彼此了解,是相互赋能,更是相互成就,也是我们丰富‘浙里协商’基层实践、对外展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有益探索。”
活动开展以来,留学生们通过个人账号将协商场景分享至国际社交平台。今年5月,通元镇“谋矿山蝶变,探乡村共富”专题协商中,3名外国留学生与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共探乡村发展与共富路径。在海盐生活7年的马吉亚是浙江大学老师,已多次参与民生议事堂活动,他说:“我在课堂上总会讲海盐的‘协商故事’,这种‘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丛天落表示,此次校地共建是文化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成果,“未来我们会以国际学生‘乡村课堂’为载体,让现场协商常态化,让海盐治理经验通过民主议事实践走向世界。”
近年来,海盐持续推进国际传播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让更多国际友人通过亲身经历,向世界介绍海盐,传播海盐好声音,讲好海盐好故事。接下来,海盐还将定期邀请国际友人开展教学实践,推荐优秀国际学生到海盐企业实习,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海盐、热爱海盐,让小城越来越有国际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