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智能管控让垃圾分类更便捷
舒爱民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上海垃圾处理实现量到质的飞跃。今年上半年,上海生活垃圾“三增一减”成效明显,43.6%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居全国前列。这得益于当地试点推广现代化投放设施,以智能化赋能全程管理,让垃圾分类迈向智能管控。(据《人民日报》7月19日报道)
有人靠近智能化垃圾箱房,投放口就会自动打开;人工智能摄像头检测到垃圾装满,就会把提示信息推送到巡检系统小程序和管理员手机上。这些智能设备如同一个个24小时在岗的智能管家,实时监控投放、处理等环节,既帮助居民更加便捷、准确地投放垃圾,提高投放效率,又抓拍不规范投放行为,提示引导居民正确分类。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也需要机制完善、设施配套。上海以智能化赋能垃圾分类全过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之举,为各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据悉,上海今年将建成至少25条智慧收运线路,让投放垃圾更便捷、垃圾分类更到位。相信在智能设施的助力下,垃圾分类将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处理的全链条智慧化,推动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不断完善,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