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诞生 治学育才中救国
创始人
2025-07-22 06:46:33
0

转自:贵州日报

1940年7月29日,日机向花溪丢下五枚炸弹,其中一枚落在清华中学南北楼之间,炸出约5米宽、3米深的弹坑。 贵阳市清华中学/供图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清华中学。 贵阳市清华中学/供图

刘承初老人介绍清华中学历史。

校史馆展出的年代久远的校训石。

1945年4月,学校有关负责人与参军学生合影。 贵阳市清华中学/供图

位于贵阳市清华中学老校区的周诒春雕像。

贵阳市清华中学老校区校史馆一角。

清华中学不同时期的校徽、纪念章。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健 文/图

在贵阳,有这样一所学校,时间跨越87载,爱国基因赓续,始终镌刻着与国家命运同频的红色印记。

这就是贵阳市清华中学,一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学校,始终以“造就完全人格”为宗旨,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将清华风骨融入血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贵阳市清华中学老校区,触摸那段厚重历史。

教育救国

贵阳诞生“清华”

走进花溪河畔清华路39号的贵阳市清华中学老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和清华大学同款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石——清华中学和清华大学就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今年95岁的刘承初老人是清华中学退休历史老师,曾于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至1990年在清华中学任教,1984年参与编写清华中学校史,对学校历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回忆起清华中学历史,他仍思路清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被迫撤退西南。彼时,停留武汉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唐宝心与王万福等八位学子,怀揣着“教育救国”的信念,共同发起并积极筹划在武汉设立一所中学,以服务流亡青年。

经过多次商议和多方联系,得益于清华大学老校长周诒春、时任校长梅贻琦的支持,以及清华大学的思想文化精英和贵州地方知名人士的助力,唐宝心等人采纳了《大公报》总主笔张季鸾的建议,决定在抗战大后方贵阳创立一所名为“清华”的中学。

几经周折,1938年5月1日,贵阳私立清华中学在贵阳市龙泉街(今合群路)复圣祠正式挂牌开学,周诒春任董事长,梅贻琦任名誉董事长,王万福任校长。

刘承初介绍,学校八位创办人中有五人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三人是清华本科生。他们既是创办人,也是教师。

“周诒春先生十分重视清华中学,他把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字不改地定为清华中学的校训,把原清华大学校歌谱定为清华中学的校歌谱,并根据清华中学的实际情况敲定校歌词。”刘承初如是说。

关于清华中学的校名,还有一件趣事。刘承初告诉记者,在筹备学校的过程中,王万福曾到长沙谒见梅贻琦,请示赞助及办学计划,并希望学校的名字叫“清华中学”。没想到,梅贻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清华两字不涉及有关专利,用清华作为校名,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战火纷飞

师生共赴国难

1939年2月,侵华战火延烧至贵阳。随着日军轰炸频繁,市区学校一律迁到郊外,以策安全。1939年春,清华中学正式迁入花溪大将山麓。

1940年7月29日上午9时许,日机对花溪进行轰炸,一枚重磅炸弹落在清华中学大操场东斜坡的南北楼之间,炸出一个约5米宽、3米深的弹坑。南楼的窗户受损,但庆幸没有人员伤亡。“当时师生们群情激愤,纷纷聚集到现场,共同声讨日军的罪行。”刘承初翻开校史资料,指着一张老照片告诉记者。

尽管战火纷飞,但清华中学师生和衷共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历经艰辛而办学不辍。

刘承初介绍,1942年至1944年,清华学子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日寇末日》等绘画作品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念;每学期举行歌咏比赛、校庆晚会,大声歌唱《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歌曲。清华中学师生还积极捐款劳军和从军抗日,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11月至1945年4月,投笔从戎的师生有36人。

薪火相传

赓续红色血脉

清华中学的源头里,有抗战精神鼓舞,亦有红色血脉奔涌。

据《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记载,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清华中学广大师生耳闻目睹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和丑恶,对国民党的厌恶与憎恨愈积愈深。由于校友遍及全国各地,彼此间联系密切,全国大中城市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的消息不断传来,对清华中学师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5年至1948年上半年,清华中学虽没有中共党组织,却活跃着教师蔡若虹、钟士民等地下党员。

1948年,朱厚泽、赵西林、李惠华等进步学生主持清华文学会,文学会举办诗歌朗诵会、文艺晚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文学会创办的《清华文学》《狂飙》刊物,以鲜明的爱国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真实地反映出劳动人民饥饿贫困的现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实。这批思想敏锐、不满现实、向往光明与进步的师生,为解放战争后期中共贵阳特别支部在学校中迅速开展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8年下半年,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作战,中共中央上海局先后派中共党员、清华中学毕业生梁燕和中共党员姚国安,分别于1948年8月和9月到达贵阳,以清华中学教师身份为掩护,以清华中学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2月,中共党员安粤受党组织派遣从沪返筑,以“西南少数民族解放同盟”的名义,在社会青年中开展工作。

1949年2月,姚国安和安粤又接上海局领导指示,在贵阳建立中共贵阳特别支部。3月中旬,姚国安先后发展清华中学学生朱厚泽、雷山中学校长杨光文入党。4月,上海局为了加强贵阳特支的工作,派遣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共产党员黄培正来贵阳。贵阳特支由姚国安、梁燕、安粤、黄培正、朱厚泽、杨光文组成,姚国安任支部书记。至此,贵阳特支以清华中学为据点,开展党的地下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贵阳市清华中学的红色基因并未褪色,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积极邀请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讲解,让红色教育“活”起来;将“三线精神”融入育人体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刻理解“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内涵,让红色精神转化为创新动力;组织学生参观贵阳革命军事展陈馆,学习英雄事迹,感受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该校学生周畅曾在校团委工作,协助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学校对学生弘扬优良传统十分重视,当时我协助组织同学参加成人礼,与同学们在花溪公园戴安澜将军衣冠冢前学习抗战历史,进一步汲取奋进力量。”周畅说。

五育并举

成就完全人格

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新时代以来,清华中学都将“美的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80多年前,周诒春倡导“我清华学校历来之宗旨,凡可以造就一完全人格之教育,未尝不悉心尽力”的教育理念。80多年来,清华人始终谨记谆谆教诲,奋力担当作为。

清华中学党委书记夏江介绍,学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了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特色校本课程群,在艺术课程音乐鉴赏、音乐与舞蹈等基础上,融合国家、地方、学校的特色,开设了13门特色校本课程群;创设了艺术与学科融合的个性发展社团群,将艺术课程与学科有机结合,发展科技艺术类、非遗文化类、舞蹈话剧类、数字音创类等30余个个性发展社团群;形成了多元化创意实践展示活动群,举办“一二·九”爱国运动合唱比赛、五一“百团大战”学生美育展示活动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展示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

“学校还通过构建‘3S课程体系’,把社团、校本课程、研学三者合为一体,共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国际视野以及社会担当。”夏江说。

学校严谨的学风和老师不倦的教诲,帮助一代又一代学子圆梦成功,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2023年12月,清华中学被评为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

快马加鞭未下鞍。如今,清华中学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奋发的斗志,秉承清华校训、清华精神,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抗战烽火中诞生 治学育才中救国》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光环能跌2.01%,成交额1... 7月22日,华光环能盘中下跌2.01%,截至10:19,报14.65元/股,成交1.20亿元,换手率...
我省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 (来源:河北法制报) 本报7月21日讯 (王圣玉)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今天在...
兆日科技跌2.01%,成交额1... 7月22日,兆日科技盘中下跌2.01%,截至10:26,报14.13元/股,成交1.14亿元,换手率...
渝开发跌2.09%,成交额1.... 7月22日,渝开发盘中下跌2.09%,截至10:13,报6.08元/股,成交1.27亿元,换手率2....
蚂蚁集团子公司成立信息技术新公...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界面新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