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章龙
盛夏,海拔1600多米的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颖川村,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满了,真满了!提前3个月订,才抢到最后一间。”来自成都的避暑客人罗女士挂断电话,言语间满是庆幸,她在村里逛了一圈,“温馨宾馆”“奢香客栈”“杜鹃农家”……所有民宿全员客满。
颖川村,位处百里杜鹃景区腹地的小村庄,如今拥有70余家民宿,1400多张床位。每年的杜鹃花季和盛夏避暑季,一房难求,成为游客争抢的“香饽饽”。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生机盎然的土地,曾背负着一个苦涩的名字——大荒村。
“大山里面荒芜的村庄”,村名的背后便曾是它最真实的写照。
81岁的陈礼勋老人站在自家三层小楼前,目光投向远处那片曾经荒芜的山坡。“以前全是茅草屋、土坯房。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下雨天,泥浆有膝盖深。种啥啥不长,包谷长得像麻秆。一年到头在土里‘刨’,也就勉强糊个口。”
年轻后生哪待得住?大家跑到外地打工去了,村里剩下一些老人守着荒坡。
转机,悄然萌发于2013年。
那年,百里杜鹃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声名远播。
“咱们守着‘花海’和‘清凉’优势,不能再端着金碗讨饭吃!”村“两委”成员至今记得当时的决心,“必须把花季和清凉资源用起来,让乡亲们的空房子用起来。”
风声传到陈礼勋家。老人的大儿子陈洪义,心思活络起来,“看花游客多得挤破头,咱村把空房子拾掇拾掇,让城里人来住!”
2013年,陈洪义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腾出几间房,挂上“花香宾馆”招牌——颖川村的第一家民宿,整装开业。
在陈洪义带动下,颖川村民宿越来越多。每年3月底,当全球最大的原始杜鹃林进入赏花季,村里食宿率先“热”起来,一直持续到5月初。6月中旬,避暑“黄金期”又到来了。
“夏天的重庆太热了,这里晚上睡觉要盖厚被子,简直是天然空调房。”重庆陈女士一家是颖川村的常客。
为了留住客人,颖川人动足了脑筋。山间徒步探秘清凉溪涧,下地体验农事采摘当季蔬果,夜晚的篝火旁跳起欢快的民族舞……丰富的活动,让避暑的日子有滋有味。
村子热起来,荒村再也不荒。2022年,大荒村改名颖川村。“‘大荒’给人荒凉、贫困的感觉,为摆脱这种负面印象,展现村庄新形象,村里组织召开群众会,经大家商量后改成‘颖川’,寓意‘崭新的山川’”颖川村党支部书记陈权说。
村民林敏的“温馨宾馆”有14间客房。每年花季、避暑季,她忙得脚不沾地。
“以前哪敢想啊!”她一边麻利地换着床单,一边感慨,“花季加避暑季,光房费收入就比在外省打工一年挣得还多。”
为促进产业的发展,2020年该村还成立了“旅游联盟”。“以前单打独斗,服务有好有差,价格也乱。”颖川村党支部书记陈权说,“联盟成立后,大家拧成一股绳,统一培训服务员,坐下来协商定价,避免了恶性竞争。现在客源更稳了,口碑也上去了。”
夜幕降临,广场篝火燃起,游客与村民手拉手围成圈,高唱《奢香夫人》。“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去年已经超过了两万元。”陈权望着熊熊燃烧的篝火,眼里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