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内外兼修,构建更具韧性的农业贸易体系和更高效的国内产业体系,推动经营主体和产品服务向世界农业产业链中上游和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日前圆满落幕。本届链博会设置绿色农业链展区,从田园到餐桌,向世界展示农业各链条各环节的新产品新服务。在国际农业竞争与合作的当下,链博会为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帮助和启发。
过去,一提到产业链供应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工业品。一款现代工业品往往集合上下游的比较优势,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是整个产业成功的关键。其实,供应链不是工业品所独有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业业态跨越国界,包括农资、产品、技术、装备、信息、服务等,常常涵盖多个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
供应链离不开上中下游产业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国内国外互动。本届链博会参展企业范围广,技术交流、供需对接、项目合作等活动既展现了行业上下游的紧密协作与深度融合,也帮助经营主体更好认识自己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和作用。
从全球来看,贸易是保障供应链的重要途径。只有畅通全球农业贸易之链,才能筑牢全球粮食安全之基。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冲突和气候变化等风险叠加,但国际社会积极行动、“全球南方”快速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为提升全球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机遇。农业供应链越来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建立更安全稳定的全球农业供应链,已成为共识。
从我国来看,适度进口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今,我国人均摄入的热量、蛋白质、油脂三大指标均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面高于日本,逼近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农产品贸易功不可没。我国大力开展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进口额世界第一,出口额世界第五。在中国进口需求的拉动下,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生产效率在提升,全球农产品生产的蛋糕越做越大。
不过,我国农业产业链正遭遇发达国家占高端、不发达国家占低端的局面,供应链也面临市场性和非市场性双重风险。这启示我们,要着眼于成本和效率、安全和韧性并重,加快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具体来说,要内外兼修,构建更具韧性的农业贸易体系和更高效的国内产业体系,推动经营主体和产品服务向世界农业产业链中上游和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更具韧性的农业贸易体系。近年来,我国同各方携手努力,以多边主义为基石推动农业国际合作走深走实,以开放包容为底色维护农业供应链的安全韧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促进农业绿色转型。下一步要妥善应对全球农业全产业链重构,主动构筑抵御外部风险的防火墙,着力优化进口市场结构和布局,增强对贸易渠道的掌控能力。
更高效的国内产业体系。我国不少农产品的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多停留在“原字号”“初字号”阶段。完善的产业体系不仅体现在装备和科技的现代化上,更体现在产业间的层次性和完整性上。要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互补,种植端、加工端、流通端在供应链上协同,高校院所与企业、农户在创新链上共享。
上一篇:重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三项举措强化民事执行活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