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度伏 衣食住行有讲究
创始人
2025-07-22 05:16:08
0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俗话说“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今年三伏天为7月20日至8月18日,共30天,打破近十年“40天长伏”惯例。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专家提醒市民,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三伏天最易生病也最宜养人,伏天保健从衣食住行的生活细节入手可以助力健康度伏。

  衣:忌穿得过少

  面料选择:夏季宜穿亚麻、真丝、薄款的棉质面料以及精纺薄款的羊毛面料,吸湿、透气性好。运动时可选择速干类面料。

  颜色选择:短时间在室外高温环境下,应选择浅色衣服,受到的热辐射相对较少。长时间在室外,则建议穿红色减少紫外线吸收,避免晒伤。阴凉天气,最好穿深色系衣服,吸热快散热也快。

  忌穿得过少:虽然穿得少可以减少衣物对身体的包裹,增加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散热。但当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温度且阳光比较毒辣时,穿得少的人可能比穿得多的人还容易中暑。此外,穿露脐装、吊带装出入有空调的场所时,室内外温差较大,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和肩周炎、颈肩综合征等疾患。

  食:忌过度“以热制热”

  注意补水:三伏天里人体失水多,应定时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必要时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椰子水等补充电解质,喝杯热茶,解渴又补钾,少喝含糖饮料。切忌把绿豆汤当水喝,易损伤脾胃。

  饮食宜清淡:选择清淡、好消化的清热祛暑食物,多吃爽口开胃的蔬果,如黄瓜、苦瓜、西瓜、西红柿等,摄取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也可选择绿豆、冬瓜等清热解暑食物。但忌蔬果代替正餐,还应适量摄入豆类、鸭肉、鸡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忌过度“以热制热”:虽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但夏季喝姜汤、羊肉汤进补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夏季呈阳盛状态,喝多吃多易上火,即便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度。

  忌冷饮不离手:冰激凌、冷饮等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寒凉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出现黏膜水肿和糜烂。

  住:忌大汗后冲冷水澡

  适当开窗通风:全天闭窗室内吹空调,会影响身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规律生活作息:夏季昼长夜短,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宜补个15分钟至30分钟的午觉,但避免午睡过长或过晚影响夜间睡眠。

  睡前泡脚:俗话说“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睡前宜用40℃温水泡脚,能安神养心、健脾祛湿、改善睡眠,减轻“苦夏”的症状。

  忌大汗后冲冷水澡:夏季出汗后,毛孔张开,在冷水刺激下,毛孔骤闭,血管迅速收缩,热量无法散出可能引发中暑、感冒、血压上升以及心脏供血不足等心脑血管意外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此外,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行:忌雨后锻炼

  注意防晒:尽量避免上午11时至下午3时出门,出门前涂抹防晒油,携带遮阳伞及帽子,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白天要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暴露在炎热环境中,控制工作时间和体力活动,避免午后进行户外活动。

  运动适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让不少人在盛夏也坚持高强度锻炼,但“夏练三伏”≠烈日暴走。伏天应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可选择避开高温时段,早晚散步40分钟,2公里至3公里为宜,或在阴凉处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微汗即停,切忌“贪多求猛”。

  忌情绪激动: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心态平和,与人交流放慢语速,不急不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进行打坐或冥想等。

  忌雨后锻炼:夏季暴雨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空气中的湿度会加重,雨后散步,湿热交杂,易引发胸闷、头晕甚至恶心的症状,加重身体不适。 通讯员 郭丹 任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杜绝“神剧”,广电总局发布抗战... “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1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其中提到,微短剧这一...
《人民的名义》放在现实中,李达... 在人民的名义里面,李达康的老婆欧阳箐可谓是人才,自己跟李达康是夫妻,结果,老公的工资补贴啥都上交了,...
最新或2023(历届)教师师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丌断深入,对亍教师的师德水平要求也越来越 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全面实施...
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自查报告 20...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局纪委《关于对局直学校落实党风...
最新或2023(历届)法院党风...   敬爱的党支部:  按照最高院、省高院《关于在法院系统集中开展廉政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