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校地协同破解“水质型缺水”难题
创始人
2025-07-22 03:36:15
0

原标题:盐城工学院:校地协同破解“水质型缺水”难题

◎本报记者 裴宸纬

通 讯 员 李 璇 王丽坤

近日,盐城工学院与盐城市水务集团共同召开盐龙湖水源生态净化系统优化提升工作交流会,旨在系统总结盐龙湖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13年来的运行经验,科学诊断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优化升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这是盐城工学院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构建“校地双主体”协同创新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盐城工学院积极推动科研转化,让成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着力加强水环境治理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深化应用,助力盐龙湖等水源净化系统实现智能化升级。”盐城工学院副校长丁成说。

整合多学科知识

盐城地处江苏省里下河水网地区,水资源虽然丰富,却面临严峻的水质问题。受上游工业、生活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水质型缺水”成为困扰该地发展的难题。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环境、能源、化工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各展所长。”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天明说,该校与盐城市水务集团开展合作,组织盐城工学院水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组建多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全力攻克饮用水安全保障难题。

团队负责人李璇介绍,科研团队深入盐龙湖水源地,开展全方位监测与研究。团队基于生态学原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分析水生生物群落变化与食物网结构,探究其对水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机制,为优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保障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团队还融合水动力学、环境工程与数学模型方法,深入研究水动力条件对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生长及出水水质的影响,成功构建了“水生态—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据此制定了精准的水动力优化调控方案。

此外,通过整合环境科学、信息技术与生态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团队建立了涵盖藻类水华、鱼类死亡及外河水质恶化的综合预警系统及应急处理预案,显著提升了水源地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团队成员围绕水源生态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展开了大量科研。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10余项专利获授权。”陈天明说。

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盐城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孔剑锋介绍,该校深化产教融合,在提升办学质量的同时,助力地方发展。

盐城工学院水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携手盐城市水务集团,共建盐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校政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该校将盐城水务集团打造成核心实践基地,组织环境工程、给排水等专业本科生参与日常水质监测、运行维护、数据分析等工作,实现理论学习与现场感知的无缝衔接。相关科研团队的研究课题直接来源于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可迅速在工程现场得到应用验证和反馈优化。

学校还建立校外研究生工作站,将学生培养的主要环节放在企业,畅通校企合作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联动培养通道,形成“理论学习在先、企业实习随后、项目研究对接、实践应用贯穿”的“产—学—研—用”四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让研究生参与企业生产与运维管理全过程。这切实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盐城工学院将继续秉持‘扎根地方、融入区域、服务全国’的科创理念,深化与盐城市水务集团及其他企业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加大科研投入,为保障民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丁成表示。(裴宸纬 通 讯 员 李)

原标题:盐城工学院:校地协同破解“水质型缺水”难题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注意安全!全国这些路段受大雨、... 7月21日20时至22日20时,福建东部和南部、广东中东部和南部、海南岛西部和南部、广西大部、云南东...
北京上半年新设机构创四年新高 ... (来源:千龙网)记者昨天(21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上半年全市新设机构数量(以统一社会信用代...
北京打造演艺策展新高地 引入顶... (来源:千龙网)福浪Live house活动现场,观众有序入场在北京市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文化产业沃...
为中期选举夺席位 美国... 转自:贵州日报 距202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尚有一年多时间,共和、民主两党均已盯上了“选...
“六马”开跑 转自:贵州日报六盘水马拉松开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跑友欢乐赛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