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有些地方,从来不是为匆匆过客准备的。它需要你放慢脚步,带着一颗沉静的心,一步步走近它的肌理,才能触摸到它灵魂深处的温度。祖源,便是这样一处需要用心丈量的秘境。祖源村位于休宁县西南部的溪口镇,距县城30公里,地处皖赣交界的五龙山脉深处、海拔686米的插角尖山腰。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村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村形极似一把竹笊篱,又名 “笊篱山”。它宛如世外桃源,宁静迷人,被誉为“梦里祖源”。
周日,我们一行人去探访祖源。车子碾过石田村的沥青公路,左转处,“梦里祖源”的路牌便赫然入目。山势渐陡,公路呈“之”字形蜿蜒而上,汽车似一只灵动的甲虫,在山腰间盘旋攀爬。恰逢公路拓宽工程如火如荼,铲车与工程车默契配合,将黄褐色的路面不断向山的褶皱处延伸。
村口,荟源桥与萃源桥静静横跨,山泉从一尊龙头雕塑中奔涌而出,得名“回龙泉”。祖源村堪称古树的宝库,红豆杉、钩锥、杜英、豹皮樟等10棵百年以上的古树皆被挂牌悉心保护。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来龙山上那棵千年红豆杉,它以20米的冠幅冠绝安徽,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敬畏。一旁飞檐翘角的二层建筑,据说与朱升颇有渊源。
踏入村中,画风陡然一转 —— 与村口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扑面而来的静谧与诗意。近百幢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依偎在插角尖山腰,仿佛被安放在绿色摇篮里。四面群山环抱,竹树环合,水流呈“人”字形穿村而过,好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石块铺就的路面悠悠延伸,既深且长,需耐着性子慢走良久;它又曲折多变,看似堵塞的转角,一转弯却见巷陌更深、幽静更甚。幽深巷弄两旁,马头墙高耸静穆却无萧杀之气,反将巷子衬得愈发狭长。不高不矮的古围墙上,斑驳苔痕与苍翠藤萝交织,宛如古朴屏风。墙院里多是竹园,修竹森森,风过处沙沙作响如天籁;几丛鸡心菊娉娉婷婷,为画面添一抹灵动亮色。
整个祖源,散发着让人身心俱静的力量。狭长巷道与接踵石阶,让机动车望而却步。除了偶尔走过的村民或游客,古巷常沉浸在深深的寂静中,仿佛能听见梦碎的声音。书画院学生专注写生,笔尖勾勒祖源神韵;巷口土特产静静摆放,非但未打破宁静,反而增添了几分生活的真实感。
梦里祖源的文艺气息,浸润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小阁楼的窗棂、墙体的纹路,都似蕴含着“春梦了无痕”的诗意,宛如古筝弦音拂面。往村子深处走,院落、花圃、围墙,无不是精心设计却又透着淡然意趣。潺潺流水似灵动音符,暗香浮动,花影摇曳,不经意间便成一幅完美图画。有的园子里,古老藤萝盘曲,蔷薇娇艳,李树枝干嶙峋如天然画卷,花开时满目繁华,让人只觉欢悦却难以言喻。古旧廊檐与徽派马头墙构成民宿外在,明清风格与现代装修巧妙融合,伫立门前,随手一拍便是古村落摄影佳作。
穿过民宿群,登上来龙山,只为一睹千年红豆杉的风采。这棵曾冠绝华东的大树,去年遭雷击后千疮百孔,唯有四分之一枝干焕发生机。我见它时,浑身缠满“绷带”,罩着防晒网,宛如重症监护室中的伤者,让人揪心不已,祈愿它早日康复。
古桥、古树、古道、古村落,无不让人驻足沉醉。穿街走巷,可见溪中石斑鱼群游弋,门口菜园里大蒜、油菜成熟,村边茶树郁郁青青,提升着山村品位与村民审美。
祖源水流千载,清澈如初,赋予这里的人淡薄低调的精神。虽处大山,却无滥砍乱伐、毁田建厂,村民本分守着田地,善良真诚待人。徜徉其间,所见皆和善,民风淳朴,逍遥自在,这不正是现实中的 “桃源胜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