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月奔涌,镌刻不凡。15年来,采风周刊用文字记录了一批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优秀法院干警。他们用专业与温情诠释着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用智慧与担当书写着对法律的忠诚。他们的故事曾感动无数读者,也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时光流转,初心未改。如今,他们中,有人走上领导岗位,将多年积淀的审判智慧转化为培养队伍的制度创新,为司法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有的收获诸多荣誉与广泛关注,在聚光灯下依然坚守初心,让公平正义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7月21日起,采风周刊将对其中的一些人物作回访追踪报道,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些熟悉的身影,聆听他们关于坚守、成长与奉献的新故事。他们的成长故事,是人民法院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是法治进步的缩影,也是时代精神的注脚。让我们从这些老先进的新故事中,感受司法的温度与力量。
王强
“2020年,《人民法院报》专版刊登了对我的采访。我感受到莫大的鞭策和鼓励。之后,我更扎实地投入到每一个案件的精细审理、每一次纠纷的耐心化解、每一项改革的务实推进中去。我也从‘跨界尝新’的‘80后’庭长,成长为基层法院的院长。回顾这五年,要问如何做好‘朝圣者’?我想是唯初心不改、精进不休尔。”
王强(右)带队到联系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徐思亚 摄2020年,记者与王强首次交谈,便觉得这位“80后”庭长不一般。牵头落实岷江流域“8﹢2”司法框架协议签约,推动建立全省首家城市管理巡回法庭;14年来,办案近1400件,参与处理涉群众性纠纷30余起,无一申诉上访,全部案结事了……从“门外汉”到刑庭书记员、法官助理、立案庭副庭长、行政庭庭长、环资庭庭长。当时的报道,让大家认识了这位开朗豁达、业务精通的法官。
今年,记者再次见到王强,他已是四川省汉源县人民法院院长,时间在他眼角刻下年轮,标志性的笑容依旧温和、真诚,这位曾经的“80后”法官,依然是体现基层司法温度与韧性的标签式人物。
“强氏”影响 “传帮带”与“排头兵”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其独特的‘笑眯眯’工作法不断实现个人在法院的价值”,这是2020年报道中对王强的形容。五年来,从庭长到院长,角色的转换,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如何强大自我,凝聚团队,推动着他不断学习和提高。记者走进王强的办公室,书架和办公桌上堆满的书籍、笔记,比五年前看到的更为“壮观”。王强翻着被他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书本说:“当好‘排头兵’,也要做好‘传帮带’,知识更新太快了,要永远保持热爱与创新。”
“我们在审理一起非法狩猎鼬獾、画眉鸟案件中,引入了专业人民陪审员参与,据《南方周末》报道,这是四川省首例‘专业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环资案件。”该案当时的主审法官何刚介绍说,这也是王强提出的提升人民陪审员专业性的探索。
在审理个别环资案件时,针对审判团队专业知识的欠缺,王强想到将具备环境资源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的人民陪审员纳入汉源法院人民陪审员库,并参与审理环资案件,以此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这个尝试走在全省前列。专业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曹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也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审理一案,我们就要思考这个案件背后的延伸性,我们是否还能做一些创新探索。”王强笑着说。于是,制定长江上游汉源段蒲公英生态法治计划,推动在汉源设立“成都环境资源法庭四川岷江流域(雅安)巡回审判点”;创新开展耕地司法“反向修复”,被《人民日报》关注报道;审理的环资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生态环境侵权禁止令保全措施、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典型案例……创新成果逐步凸显。
“王院长天然有一种带动我们一起主动学习研究的劲儿。”“没有隔阂,跟他一起工作就是很踏实。”“我们现在的口号都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汉源法院干警说。
“笑”藏真章 “法律超市”开到家
王强坦言,《人民法院报》当初的报道就像一面镜子,“笑眯眯工作法”被大家所认可。这也让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沉淀:“我时常想起报道中的一些细节,我需要突破过去的自己,带动我的团队,为辖区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的事,那么现在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古路村火了,很多网友前来打卡,被笑称‘有攻占光明顶之势’,热闹非凡!旅游经济发展起来了,也容易衍生纠纷。”全国人大代表、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告诉记者,“汉源县法院主动对接,与古路村党支部联建,设立涉旅、涉农法官工作站,让老百姓感受到家门口的解纷服务。”
“能否参照这个模板,在汉源全域推广老百姓家门口的解纷服务呢?”王强看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法治需求,积极向县委报告,推动建立了“家门口的法律超市”,并在今年入驻县、乡综治中心,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发挥人民法院参与基层乡村治理、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势。该经验做法被中国长安网报道,获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批示肯定,被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第十一批)》推广。
初心不改 做好“朝圣者”
这五年,王强带领汉源法院干警创先争优,步履不停,该院案件比、上诉率、执行完毕率、调解率、执行到位率等各项指标趋优运行,2024年优质指标达标率100%,审判质效工作连续4年居全市前列。汉源法院先后获评全省人民法庭优化布局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院司法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表彰奖励14次。王强也先后获评重点调研课题成果(优秀)、优秀庭审和优秀裁判文书等省级、市级表彰奖励10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之前报道中用来形容王强心境的一句话。如今,这份“心安”依旧,但内涵更为丰富:于他本人,是厚积薄发的从容与定力;于当事人,是感受司法温暖与力量的窗口;于法治同行者,是一种专业精神的参照。
王强没有在聚光灯下停滞,而是在时间的磨砺和责任的催化中蜕变,也再次印证本报上次采访中最后结尾的那句话——“法律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或许“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审判至高境界“道阻且长”,但他,一直在路上。
来源:人民法院报·5版
记者:姜郑勇 丨通讯员:高夕杰 徐思亚
责任编辑:陈冰 | 联系电话:(010)67550710|电子邮箱:chenbing@rmf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