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学子走进县域特色产业一线受教育做贡献
创始人
2025-07-21 17:33:58
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红松 通讯员 李栋 焦飞越)在河北省平乡县自行车产业园的一条生产线旁,河北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生黄浩然在记录本上快速写着“供应链整合”“品牌升级”“边际成本”等专业名词,他正在为之后的案例分析做准备。作为河大“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服务”创新团队的新成员,黄浩然第一次走入经济发展一线就收获颇多。

这个夏天,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师生们把思政课堂又一次搬进了县域产业第一线:从邢台平乡的童车生产基地到衡水安平的丝网生产流水线,从承德宽城的生态农业到沧州东光的包装机械产业园,从廊坊大城县开发区到灵寿县乔家庄村……这支师生团队在车间里讨论“边际成本”,在流水线上理解“规模效应”,用脚步丈量县域特色产业的毛细血管,枯燥的理论立即变得可感可及,在调研实践中完成了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对话。

“引导经济类专业学生到一线调研实践,师生结合走向行业头部企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有助于把枯燥的概念术语转变为生动的感性认知,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反过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副院长席增雷说。近年来,面对经济学教学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型分析轻现实问题”倾向,该校与行业头部企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平台建设,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将学问做在田野上”,强化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培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一幕幕“行走的思政课”场景中,贯彻着清晰的实践育人的内在逻辑。“既要让学生看到‘国之大者’的宏大叙事与价值坐标,也要引导他们在地方产业发展‘小切口’里突破理论认知,发现真问题。”河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林源榕如是说。连续多年,该校师生走向产业一线,在承德的栗子加工基地与农户计算物流成本;在廊坊大城县开发区与企业探讨环保标准与产业升级,在平乡童车产业链条中分析集群效应,搞调研、统计数据,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研究,不断重塑着青年学子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模式。

原标题:河北大学学子走进县域特色产业一线受教育做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两会关于环境问题提案,最新或2... 两会关于环境问题提案,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环境问题政策热点解读李克强指出,要打好节能减...
两会关于互联网金融提案,最新或... 两会关于互联网金融提案,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互联网金融政策热点解读1  3月5日,第十...
原创 中... 看了中国男排的比赛,虽然我们赢了古巴,但是老将们真的没有潜力了,为啥海宁不给新人机会呢? 印象最深的...
两会关于高考改革提案,最新或2... 两会关于高考改革提案,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改革政策热点解读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
两会关于国企改革提案,最新或2... 两会关于国企改革提案,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国企改革政策热点解读 国企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