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KEEP(03650)于港交所发布公告,对2025年上半年业绩做出盈利预告。2025年度上半年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上半年度经调整净利润净额约1000万元,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公告称,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调优业务结构及收入质量,实现毛利率提升,叠加AI技术赋能,稳步提高经营效率和组织人效,进一步降低经营费用。
一、AI投入致利润短期承压,半年业绩成关键拐点
此次盈利,对处于AI转型中的Keep至关重要。
自上市以来,Keep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节奏,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让亏损一步步收窄。但这一稳定节奏,被突如其来的变革所打断。在今年3月份披露的2024年年报中,Keep经调整净亏损尚为4.69亿元,同比扩大59%。亏损主要原因系“为夯实长期竞争力,持续投入资源于新的战略业务及技术革新计划,导致相关费用有所增加”。
追溯Keep历年财报,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转折点。2024年上半年,Keep的财务指标中亏损还在有条不紊的收窄,但到了下半年,亏损却突然扩大。亏损的时间,与Keep入局AI应用市场的时间基本吻合。
数据显示,2024年Keep研发开支虽同比微降2.4%至4.39亿元(得益于人员成本及云服务成本优化),但AI专项投入显著增长。CEO王宁在年报业绩电话会上提到,运动垂类模型Kinetic.ai及AI教练“卡卡”(KaKa)的开发等相关投入推高成本500万至800万元。
此外,2024年Keep在海外上线FitPulse、Gogogola、CalCut等多款AI应用,相关推广及硬件创新进一步拉高销售与管理费用,挤压利润空间。
这一亏损扩大的局面,也得到了来自外界的不同反馈。看多者认为,Keep在平稳落地与再次果断投入AI市场这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一次性利空释放,是为长期价值腾挪空间。但上线多年公司持续未盈利的现状,仍使一部分人对其AI投入与未来的商业化进展表示疑虑。
自年初宣布AI战略后,2025年上半年,Keep的AI技术投入在紧锣密鼓地进行。3月,Keep正式发布首个运动健康垂直领域的专属模型Kinetic.ai,并基于此模型同步上线了首个通用AI教练——卡卡(Kaka);5月,AI教练新版本上线,增加多模态能力,向用户提供智能运动方案生成、智能训练指导、运动数据记录、饮食记录及评价等功能。
此前,Keep曾在业绩展望中给自己设立2025年度扭亏的目标。而此次半年度盈利,成为“All in AI”能否行得通的重要阶段性验证,一方面,超预期完成扭亏目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AI战略下从互联网到AI Agent这一范式跃迁的初步验证,和AI重塑其商业模型的跑通。
二、AI应用重塑营收结构,商业化潜力始释放
Keep当前业务分为三大板块: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广告及其他。最新业绩预告称,其战略重点仍聚焦APP端的AI智能化与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盈利增长。
作为AI技术在“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板块的核心应用,AI教练被寄予厚望。
行业普遍认可的是,随着AGI 时代的技术和应用浪潮加速到来,AI应用将全面改变消费流程、节省用户时间和精力,提供更多新的商业价值。只是聚焦到具体赛道和企业时,如何快速且及时地拥抱生成式 AI 技术,才是变革进程中的关键课题。
Keep所处的运动科技领域,既是垂直服务行业的精准应用,又可算作是线上新消费平台,无论哪种分类,均普遍为机构所看好。国信证券在《国信证券-社会服务-行业快评:社会服务行业点评-国产AI大模型迎突破进展,社服板块应用落地场景多元可期》报告指出,模型开源,对垂直领域企业而言具有可得性。
更多的认可则将Keep与美图、多邻国等AI应用做对比。这些观点认为,Keep与多邻国的“教学”应用场景极为类似,多邻国要帮助学生达成更优的学习效果,Keep则是要通过提供更精准的运动方案,给用户达成更有的"训练效果"。
这也意味着,多邻国的成功路径,完全可能在Keep身上得到复用。数据显示,多邻国于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达2.30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35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700万美元激增30%;日活跃用户(DAU)达4660万,同比增长49%;月活跃用户(MAU)突破1.302亿,同比增长33%。这背后,是AI技术对教育范式的重塑。据披露,第一季度多邻国利用生成式AI技术,为不同母语者新增了148门语言课程,覆盖葡萄牙语母语者学习韩语、日语母语者学习德语等小众需求。这一数字接近公司过去12年课程开发量的总和,生产效率提升10倍。
而纵观Keep,AI对其生产力的提升,亦与此路径逻辑趋同。
一方面,AI会急剧地、快速地扩充Keep内容生产的效率,可以让平台一次性地快速补充更多运动品类,比如此前由于人力成本等因素限制而无法覆盖的高尔夫球、网球等课程,如今在AI的助力下就可以达成。随之,Keep可以迅速吸引更多品类课程的而用户,从而扩大用户规模。
另一方面,当前Keep会员大部分目标为Keep课程内容,ARPU值在20元左右,然而,随着AI Coach的到来,从与用户互动、沟通、交流,提供情绪价值以及计划的设计层面,都已经从此前一个简单的视频变成提供一个完整的运动健身的服务。这就意味着,Keep从原来贩卖内容为核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交付为核心的模式,ARPU 值会有接近 10 倍以上的增长的空间和可能性。毫不夸张,all in AI对Keep而言,不单单是战略意义,更有着现实的生存价值。
同时,Keep未来拟推出通用教练、IP个性化教练、专业教练三个层级,制定分层定价策略,挖掘用户价值。
Keep业绩预告称,将继续致力于通过运动场景和工具的AI智能化,提升用户体验增强,促进用户活跃,改善留存表现。
在“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板块,Keep从训练、瑜伽等优势品类继续向游泳、登山、羽毛球等新领域拓展。2024年推出的首款手表产品Keep Watch Pilot 1也在近期新增“AI跑步私教”功能,由AI教练“卡卡”基于个人运动数据和专业算法分析,向不同水平的跑者提供定制化训练方案。
三、优势与挑战并存:与资本市场耐心展开赛跑
眼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和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如上文所述,前有美图、多邻国等垂类公司凭借AI商业化的成功应用,不仅已经赢得资本市场认可,也坚定了垂类厂商向AI转型的决心。
在运动健身领域,Keep的AI布局仍属领先,“All in AI”的可行性亦得到了初步验证。而“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更是推动了全民健身需求,有望为转型中的Keep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资本市场对Keep的AI战略亦表现出乐观态度。在2025年2月宣布“All in AI”后,2月7日港股收盘,Keep报收7.14港元/股,自年初股价一度涨超40%,成为彼时一周内全球 AI 相关股票中涨幅最高的公司之一;5月AI教练新版发布也触发了股价单日5%涨幅。
市场对AI技术怀抱期待,但必须承认的是,Keep能否兑现2025年盈亏平衡承诺,仍取决于技术落地与商业节奏的平衡。
一方面,Keep有十年积累的4亿用户运动数据作为技术护城河,其平台沉淀了超14亿条运动记录,涵盖跑步路线、生理指标、装备使用等多维信息,兼具规模性和全面性优势。垂类模型Kinetic.ai依托独家数据资源,在动作纠错、计划生成等场景具备更精准的专业能力。
但另一方面,若AI应用的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或将导致后续研发投入规模及技术迭代速度受限。同时,AI教练对ARPU值的拉升,是否能够从根本解决线上健身用户留存难、硬件销售疲软等老问题,也需要市场进一步验证。
Keep正试图以AI转型,突破工具型APP的天花板,构建运动健康服务生态。尽管有美图等成功案例在前,Keep仍需尽快证明技术能转化为真金白银——资本市场的耐心,正与用户体验改善的速度展开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