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傅曦颖
昨日上午,“屿见闽南百官计划”正式启动,上百名来自两岸、不同年龄段的闽南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屿见闽南文化推荐官”。
据了解,半个多月前,海西晨报社联合“屿见闽南”对外发布征集令,邀请热爱闽南文化的大小朋友一同加入“屿见闽南百官计划”,成为“屿见闽南文化推荐官”,以全民共创的模式,让闽南文化在集体创作的碰撞交融中焕发新活力。本次征集受到两岸众多闽南文化爱好者积极响应,最终150人成功入选,成为“屿见闽南文化推荐官”。
乐当闽南文化传播者
在昨日举行的启动仪式上,推荐官代表依次登台,接过象征传承与使命的专属旗帜。他们中有稚气未脱却能用闽南话“讲古”的孩子,也有志愿者、文物修复师,他们都是闽南故事的讲述者,是闽南文化薪火的传递者。
“我是厦门人,小时候听阿嬷讲故事,现在终于有机会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今年7岁的傅虹是年纪最小的推荐官之一,她告诉记者,能参与“屿见闽南”的此次活动,既兴奋又自豪,“我特别喜欢和话仙学堂的NPC互动,感觉特别亲切。以后我也想带同学、朋友一起来看,让更多人了解闽南文化和闽南故事。”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闽南文化推荐官”上台交流。来自台北的林函墨在滨北小学读四年级,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闽南文化的喜爱。他说:“爸爸妈妈以前带我去过一些闽南古村游玩,学校也组织研学活动去体验闽南的民俗和文化,我觉得很有意思。闽南的文化和饮食有很多都和台湾很相似,我想了解更多闽南非遗技艺,分享给更多的人。”
“厦门市最美志愿者”王忠武说,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常常向来厦游客推荐“屿见闽南”这一新的文化地标,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厦门、爱上闽南。“希望通过两岸青少年共同参与,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并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瑰宝。”王忠武说。
古风圈自媒体达人颜敬虔分享了他对古风与闽南文化融合的独特理解。他表示,古风不仅是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审美,更是一种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文化表达方式,而闽南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民俗元素与古风调性高度契合,能激发更多元的创作灵感。此次担任闽南文化推荐官,不仅让他深入了解了闽南传统服饰、音乐与礼仪文化,也激发了他将更多闽南元素融入古风内容创作的灵感,未来他将通过更有趣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以古风视角重新认识家乡文化。
“修一块瓷,是还原历史;讲一个故事,是点亮未来。”文物修复师赵佳龙日常工作中与历史文物为伴,他告诉记者,非常荣幸能成为闽南文化推荐官,他想把专业知识和闽南文化结合,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打造全民共创传播新模式
启动仪式后,推荐官们走进“屿见闽南”景区,接受沉浸式讲解培训。从娘惹小院到话仙学堂,从台湾府到红砖建筑群,景区里处处都是“活教材”,他们观察、聆听、发问、思考,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
“我想把这个屋顶的‘剪瓷雕’画成漫画,在学校分享给同学们看。”“我计划录几期短视频,让大家了解闽南婚俗。”推荐官们在现场不断“头脑风暴”,碰撞出灵感火花。
据了解,未来两个月,推荐官们将陆续完成现场讲解、文化互动、艺术创作、线上传播等系列任务。他们将成为“移动的闽南文化百科全书”,在景区与游客互动中,以更年轻、更鲜活的方式传播闽南文化。
“屿见闽南”项目副总经理黄涛表示,此次计划的初衷是打造一个全民共创的文化传播新模式,通过“屿见闽南”这一沉浸式文旅平台,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共建、共话、共传闽南文化。“我们希望他们从‘听故事’的孩子,变成‘讲故事’的传播者,在实践中加深对闽南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