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凌剑伊 通讯员丁薪峰 刘盛华 实习生覃婷婷)7月20日,南宁市科技馆“时光漫游——从文明脉搏到科技未来”主题展览举行,120余件跨越古今的计时珍品集中亮相。展览首日便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此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市民可登录南宁市科技馆公众号预约参观,活动至12月31日结束。
当天上午,展厅一楼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嘀嗒,嘀嗒……”记者走进展厅,只见各式钟表琳琅满目,仿佛走进了钟表的世界。从圭表、日晷等古代计时工具,到单摆钟、机械钟等近现代发明,再到北斗卫星原子钟等前沿科技成果,无不展示时间的精妙之处。
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静静伫立,它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展示了早期人类的智慧;剪刀钟的擒纵调速器规律摆动,酷似剪刀开合,融合精密工艺与诗意想象,展现了18世纪工匠对时间计量极限的探索;摆在橱窗的特色石英钟不足拇指大,样式与现代生活物品如摇椅、钢琴、自行车等结合,萌趣十足。
观众徜徉在展览中聆听跨越时空的机械节拍,感受文化与科技交融的磅礴力量。其中,北斗三号星载原子钟实物及原理展示尤为引人注目,其300万年误差小于1秒的精度,直观展现了“中国芯”在时间计量领域的突破。通过古今中外的各式钟表,观众能直观体会到等时性原理、谐振动原理等在计时领域的具体应用,收获丰富科普知识。最令人感慨的是,现场展示留声机、刻录机等老物件,让观众在音符中聆听时间的声音。
“这批展品能跨越千里到南宁与观众见面,离不开李大来先生的鼎力支持。”南宁市科技馆馆长蒙科祺表示,展览特别呈现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创始人李大来的珍贵收藏。作为一名年逾九旬的老党员,李大来秉持“科技报国”理念,倾注心血收藏计时文物,建成公益博物馆“大来时间馆”。为维持博物馆运转,李大来曾变卖两套房产,他坚信“资金用在博物馆比存在银行更有价值”。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设“感知时间”至“探知未来”五大单元,全方位展现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与科技的进步。从座高两米的莫拉钟到不足半掌长的迷你钟,这些展品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最古老的钟表可追溯至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