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巧应用】在炎炎夏日,空调无疑是人们消暑降温的神器,然而,你是否曾在享受空调带来的清凉后,出现头晕、乏力、关节酸痛等不适症状?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你乱用了空调的某些模式。很多人对空调模式的了解仅停留在 “制冷”“制热” 层面,殊不知不同模式的正确使用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
除湿模式:并非随时可用的降温助手
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不少人会发现开启空调的除湿模式后,室内温度似乎也能降下来,于是便将其当作常规的降温模式使用,但实际上,除湿模式的工作原理与制冷模式有着本质区别。
除湿模式主要是通过降低室内湿度来让人感觉凉爽,其运行时压缩机并非持续工作,而是间歇性启动。当室内湿度降到一定程度后,空调会停止除湿,此时若仍将其当作制冷模式长时间开启,会导致室内温度忽高忽低,人体频繁受到温度波动的刺激,容易引发感冒、头痛等症状。
此外,在温度较低的春秋季,若盲目使用除湿模式,会使室内湿度降得过低,空气变得干燥,从而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同时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咽喉不适。
正确使用除湿模式的方法是:在梅雨季等湿度较大的天气,当室内湿度超过 60% 时开启,待湿度降至 40%-60% 的舒适范围后及时关闭。同时,使用时最好将温度设定在比室温低 2-3℃左右,避免温度过低对身体造成影响。
睡眠模式:设置不当反影响睡眠质量
很多人认为只要开启睡眠模式,空调就会自动调节到适合睡眠的状态,于是便不再关注其设置。但实际上,睡眠模式的温度调节、风速控制等若设置不当,反而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危害健康。
部分人在开启睡眠模式时,会将温度设置得过低,认为这样能睡得更凉爽。然而,人在睡眠时体温会自然下降,若空调温度过低,会使人体热量流失过快,容易引发夜间着凉,导致腹泻、关节疼痛等问题。而且,过低的温度还会使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对于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风险更大。
另外,睡眠模式下的风速设置也很关键,有些人为了追求安静,会将风速调至最低,但如果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人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影响睡眠深度。
正确设置睡眠模式的方法是:将温度设定在比室温低 3-5℃,一般以 26-28℃为宜。同时,根据睡眠阶段调整温度,风速可选择中低风,既能保证空气流通,又不会因风力过大而让人感到不适。
强力模式:短时间应急,不可长期依赖
当室内温度过高时,不少人会第一时间开启空调的强力模式,希望能快速降温。强力模式确实能通过提高压缩机转速和风机风速,在短时间内降低室内温度,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长期开启强力模式,会使空调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不仅会增加能耗,缩短空调使用寿命,还会使室内温度急剧下降,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此外,强力模式下的强风会带走人体表面大量水分,使皮肤和呼吸道变得干燥,容易引发皮肤瘙痒、咳嗽等症状。
正确使用强力模式的方法是:仅在室内温度过高,需要快速降温的短时间内使用,待温度降至适宜范围后,及时切换到普通制冷模式。使用过程中,要避免让空调出风口直接对着人体吹,以防强风对身体造成刺激。
空调使用的其他健康小贴士
除了正确使用各种模式外,还有一些空调使用的细节也关系到身体健康。
定期清洁空调滤网:空调滤网长时间不清洁,会积累大量灰尘、螨虫、细菌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空调运行时会被吹到室内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过敏等问题,建议每 2-3 周清洁一次空调滤网,保持滤网干净整洁。
合理控制空调使用时间: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会使人体缺乏新鲜空气,导致免疫力下降,需要每隔 2-3 小时开窗通风一次,每次通风 15-20 分钟,让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另外,在空调房内要注意保湿,可以在室内放置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 40%-60% 之间,缓解空气干燥对皮肤和呼吸道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多喝水,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总之,空调的各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使用方法,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保障身体健康。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这些空调使用知识,避免因乱用模式而导致身体不适,让空调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10156893)
上一篇:科学家走进怀柔科学城
下一篇:尾崎豊的儿子要来中国开演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