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以来,宜兴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机制赋能,聚焦基层治理中一些长期积累、错综复杂的“硬骨头”难题,组织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清源、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治理、消防安全攻坚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提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暖心聚力、智慧治理赋能增效七个专项行动,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让一张张民生“问题清单”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加强顶层设计,多元共治绘新局
“这96条举措,是我们的重点任务清单,每一项都靶向聚焦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可以说是我们的‘规划图’和‘施工表’。”笔者从宜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为系统集成推进该项工作,宜兴市级层面对七个专项行动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将重点任务细化为96条具体举措,同步构建“1+1+N”责任体系,由1名市领导抓总、1家职能单位牵头、N家参与单位协同,为专项行动的开展打牢基础。
为确保各阶段目标清晰、责任压实、步调协同,宜兴市还健全完善会议推动、调研调度、定期报送、联系沟通、成效评估等5项机制,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的统筹下,节点化召开专题会议与全体会议,适时召开联络员会议和工作交流会,每月选取1—2个专项行动作为重点,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通过“逐个推磨”剖析难点、“集中交流”共商对策,力促问题在一线发现、成效在一线检验。
聚焦民生痛点,靶向发力破壁垒
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是筑牢社会安全稳定防线的第一道关口。由宜兴市委政法委牵头推动的深化矛盾纠纷化解清源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累计研判交办重点风险矛盾370件、办结率达94%。建立“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10项工作机制,“一地一策”推动整改重点部位安全隐患1500余处。专题部署推进市镇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等工作机制,实现闭环管理率、按时办结率两个100%。
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需在每一个环节拧紧“安全阀”。在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治理专项行动方面,今年以来,通过学校自查、部门联合检查等方式累计整改隐患1033条。在完成19所安全提升示范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直属学校校园安防能力改造提升项目,升级防冲撞、门禁等设施,建设教育系统综合指挥中心,提升硬件水平和监管效能。落实“春风同伴”联动帮扶工作机制,开展应急演练,制作样板视频在全市推行,做到常态化安全教育、每月安全演练,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厚植惠民根基,深耕细作见实效
村(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专项行动的最前沿。针对消防安全攻坚提升,宜兴市消防救援大队对全市10.8万余家经营主体分级分类监管,常态化开展畅通生命通道、养老机构、学校等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稳步推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群众身边的安全屏障。围绕物业服务管理提质,2025年,宜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重点改造5个老旧小区,选取10个住宅小区作为试点开展物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行动,制定“一小区一方案”,通过找准问题切入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在关爱守护“一老一小”方面,宜兴市民政局开展照料护理服务,涵盖风险防范、居家生活、照料护理、心理关爱等方面,累计投运21家助餐中心和301个助餐服务点,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助餐服务100%覆盖;打造“宜爱童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品牌,建立覆盖全市的困境儿童、流动儿童信息库,推动儿童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七个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宜兴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实现链式效应。以“把支部建进小区”为牵引,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开展协商议事1800余次、解决矛盾问题900余个;持续抓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定期组织爱心义诊、义剪、子女托育、心理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爱心服务和志愿活动,营造关心尊重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同时,推进“干部下沉、数字赋能”,全面整合“12345”、“1+4”网格化平台、天机镜大模型等资源平台,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镇村三级指挥系统平台,以数字手段协助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目前,96条具体举措逐步落地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七个专项行动正从精心绘就的规划图加速转化为可观可感的实景图。下一步,宜兴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不动摇,进一步找准突破口、解决关键点,推动基层治理由“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将更多治理效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