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宗文)7月18日,暑期非遗课堂和研学系列活动首期走进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邕剧、粤剧)传承保护基地。
据悉,南宁市青秀区文化馆于2025年7月至9月推出暑期非遗课堂和研学系列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创作—分享”的递进式研学模式,以互动性、实践性教学为特色,带领亲子家庭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当天,参加研学的小朋友们参观了粤剧艺术展览,观看了邕剧、粤剧经典折子戏,了解地方戏曲的独特唱腔与表演程式和广西粤剧发展脉络与艺术特色等。活动现场设有戏曲工作坊,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脸谱绘画、戏曲人物剪纸等实践环节,在动手创作中理解戏曲符号的象征意义。
在戏曲沉浸式体验环节,专业演员系统讲解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特色,解析台步、手势、眼神等表演元素的功能与美学价值。小朋友们在演员指导下学习经典剧目片段,通过模仿与练习掌握基础身段技巧,体验戏曲“以形传神”的艺术魅力。手绢花的“顶指转”、枪花的“劈猴”和“提枪花”,这些有些复杂的技巧,小朋友很快学得像模像样。
活动最后阶段,参与者分组展示学习成果,并获颁纪念证书,为这段非遗探索之旅留下珍贵纪念。
青秀区文化馆工作人员表示:“活动搭建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对话桥梁,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通过将非遗与研学教育结合,既解决了传统技艺‘传谁’的问题,又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文化基因的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