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惠路)当前,七月过半,我市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据气象部门预测,此期间我市极端降雨天气发生概率显著提升,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易发多发。结合铜川地形地貌特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质灾害风险突出,南部川道及城市低洼区域内涝隐患不容忽视,防汛形势严峻复杂,我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抓好防汛度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扛牢防汛政治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压紧压实防汛责任。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城市地下管网、低洼地段、危旧房屋等易涝区域,强化排水设施检修和应急抽排准备;对山区学校、工矿企业、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逐一明确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建立台账、动态销号,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和工作预案,切实做到防在先、抓在早、做在细。对标极端天气应对要求,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各部门响应流程和职责分工。各区县、各有关单位谋划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重点聚焦“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怎么管”等关键环节,确保基层干部群众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程序。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提升应急响应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强化预警叫应,确保“叫”得精准、“应”得可靠。健全“气象—水文—地质”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监测预警精准度,构建“市—县—镇—村—组”五级联动的预警传递网络,确保预警信息通过应急广播、微信群等方式直达基层、到户到人。科学规范设置避险安置点,配备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设施,确保危险区域群众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坚决杜绝因转移不及时导致的人员伤亡。
紧盯水库安全度汛隐患防控,切实把风险找出来、管到位。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组织对辖区内水库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重点检查大坝坝体、溢洪道、放空设施等关键部位,以及闸门、启闭机等关键设备运行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清单、限期整改。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严禁超汛限水位运行,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巡坝查险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处置。
当前“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已至,全市上下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协同发力,以最严标准、最实举措、最强担当,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坚决筑牢安全防线,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