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日前,在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秀水村党员活动室内,每月的党员例会结合党员活动日,正在这里进行。
“同志们,我们这项传统始于1985年……”秀水村党支部书记魏飞作了“开场白”,40年间,每月5日及“七一”前夕,党员们齐聚一堂,学习政策、商议村务、解决难题。除极特殊情况外,这场凝心聚力的活动几乎从未中断,至今已经举行了400余场。
“秀水当年可谓一穷二白,我们就想从党员入手,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20世纪80年代,秀水村部分村民组还没通电,生活极为不便。经过积极争取,1987年,村里架起2.5公里高压线。自此,村民告别煤油灯,迎来电灯时代,农业灌溉用电也解决了。”对党员例会解决的首件“大事”,时任秀水村党支部书记的魏荣华记忆深刻。
党员例会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持续吹拂着秀水村。村办林场应运而生,南北主干道顺利修建,村办企业蓬勃兴起,滚水坝成功修筑……随着定期例会的深入开展,老百姓心心念念的诸多事宜逐一解决。
“2016年,我们将党员例会跟党员活动日结合在一块,打造村党组织建设的‘金字招牌’,推动村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魏飞告诉记者,除了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得以妥善解决。
魏飞介绍:“2024年,曾有党员在活动日提出,秀水林场每亩每年25元的承包费用远低于市场价格。通过规范‘三资’管理办法,村里在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网招投标,最终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对外发包,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秀水村党支部,记者看到了一摞意义非凡的泛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详尽记录了40年来秀水村的点滴事务。翻开来,泛黄的纸上记载着活动时间、出席人员、议题、每名党员发言等详细内容,字迹工工整整。
从规划“通电、种麻”等事项,到研究如何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斑驳纸页承载着村庄发展的关键决策,成为基层民主协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档案”。正是得益于每月党员例会的沟通,村里的很多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被村民接受、支持。
岁月年轮里结出硕果。秀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0万元增至2024年的71万元,2025年预计再提升10%。
党组织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吸引着村里的年轻人不断加入。“在党组织带领下,村里越来越好,这让我明白,党员身份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在这次党员活动日上,新入党的27岁党员黄杰说。
(本报记者 罗鑫 本报通讯员 余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