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张志炜
本报讯 98.2分!昨天,我市发布2025年绿色低碳生活指数,较上一年增加1.6分,分数首次跨越了生活方式广泛绿色转型的阈值(98分),这代表湖州百姓正将绿色低碳理念浸润到衣食住行游用等方方面面。
自2021年创新制定全国首个绿色低碳生活指数以来,我市已连续5年发布绿色低碳生活指数报告。指数从最初的86.8到今年的98.2,这源自全市百姓向“绿”而行的生动实践,更是个人自律与政府有为汇聚起来的强大合力。
据了解,绿色低碳生活指数评价体系分为客观指标、问卷调查和应用数据三部分,按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绿色素养五大类进行测评,细分为12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指标每年根据完成度更新。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绿色低碳生活指数测算主观问卷增设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众多市民分享了自己的日常好习惯。
今年湖州绿色低碳生活指数首次跨越98分,跨越的背后是哪些方面比往年做得更好?记者从发布现场获悉,在绿色生活方面,今年的问卷调查中,有95.68%的市民表示很乐意参与垃圾分类,98.5%的市民表示有“随手关灯”等好习惯。在绿色出行方面,湖州去年创新推出“动态公交”,手机下单随叫随到,精准匹配百姓需求,让区域内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从18%大幅提升至26%。在绿色消费方面,去年全市星级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覆盖率已达到100%,研发了2000余种竹产品推动“以竹代塑”……
“86.8分,90.3分,94.2分,96.6分,98.2分,指数逐年提升是生态道德、绿色素养长期培育的结果。”相关负责人表示,连续5年发布的绿色低碳生活指数报告,一端连着治理目标,一端连着百姓日常生活,成为从生活侧观察湖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重要窗口。指数的价值,不仅在于用数值量化转型成效,更在于为全国提供了生活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州解法”。
上一篇:共富集市 点燃志愿服务“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