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苑广阔
近年来,女装尺码的“缩水”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成人女装比童装更小的荒诞局面。澎湃新闻的测评显示,多家网红女装店的T恤胸围、肩宽均小于160码童装,而所谓的“均码”实际仅相当于XS或S码,普通身材的女性难以舒适穿着。这种趋势不仅背离了服装应服务于人的本质,更是在人为制造身材焦虑,强化“白幼瘦”的畸形审美,值得社会警惕与反思。
这种现象背后,是市场对“瘦即美”的畸形追捧。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使“BM风”“辣妹装”成为潮流,网红博主们展示的紧身穿搭进一步固化“只有瘦才能穿”的审美标准。然而,现实中的女性体型远非如此单一。《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中国成年女性平均体重超过55公斤,腰围普遍在72厘米以上,与网红店铺所宣扬的“标准身材”严重脱节。当服装设计脱离真实体型,普通女性便被迫在“减肥”与“自卑”间挣扎。
女装尺码的缩小不仅是商业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它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美被狭隘地定义为“瘦”,而多元的身材则被边缘化。这种做法是对女性穿衣自由的“缩水”,是一种无声的“身材霸凌”。试想,当一位BMI(体重指数)正常的女性因穿不进标榜“均码”的衣服而怀疑自己时,商家宣扬的已非时尚,而是对身体的苛责。
要扭转这一趋势,需多方共同努力。首先,行业应更新尺码标准。现行的《服装号型(女子)》仍基于1980年代的人体数据,早已不符当代女性体型。其次,监管部门需打击虚假标注,要求商家明确标注实际尺寸,避免“均码陷阱”。最后,消费者应勇敢抵制畸形审美,真正的时尚应包容多元,而非制造焦虑。当商家不再用尺码筛选顾客,当社会接纳每一种体型的美,女性才能真正摆脱“衣服穿人”的困境,实现“人穿衣服”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