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多为 丁乐 熊彦莎
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中国外贸走势广受关注。
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速较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至2.9%——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逆势破局、韧性凸显。
站在年中看全年,更趋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外贸如何积蓄新动能、提升竞争力?记者深入广东、福建、江苏等外贸重镇,透过一个个生产现场、一次次往来跟进、一张张产品订单,感受我国外贸迎难而上的步伐,探寻逆风稳舵的密码。
优化迭代,以高品质创造新需求
炎炎夏日,走进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只见机械臂与工人默契配合,一台台机器人被迅速封装、贴标、装车,加速奔赴欧洲、北美、中东等多个订单目的地。这些最新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可以自主导航、智能避障,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坐等”收货。
“今年上半年,我们一共交付了5000多台机器人,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公司董事长宋育刚介绍,为了保证产能跟上订单增速,下半年公司将建立5G无人工厂,从制造到打包的全流程都将实现自动化。
穿山甲机器人的应变求新并非个案。在深圳,经营大健康产品的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黎尚操告诉记者,得益于新品推出,公司产品出口订单量已连续3个月维持10%左右的增长。“海外用户很看重产品新鲜感,下半年公司计划投入更多精力用于产品研发,争取每个月都推出一款新品。”
从上半年的外贸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制造“含金量”优中有升: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六成。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更多高科技属性产品加速出海,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平稳增长,底气是完备的产业体系,动力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以不断的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
“产业稳步升级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明显的正向激励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电动汽车、船舶、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崛起重塑了我国出口竞争力,即便面对关税压力仍能有效稳住市场份额。此外,国货潮品走俏海外市场,也让各国市场充分感受到中国的生产力、创新力。
政策赋能,以“软”环境培育新优势
“上半年,我们完成了多家境外航空公司委托的飞机维修及改装业务,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基地机库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孙立告诉记者。
得益于厦门海关首创的全流程通关保障模式,监管手续得到最大限度简化,如今每架维修飞机可以减少停场时间1至2天、通关时间压缩了25%以上,航空维修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外贸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为了有效帮助出口受阻企业,京东、美团、永辉、盒马等主要电商平台和批发零售企业纷纷为外贸企业建立“内销直通车”;针对夏季清凉家电出口激增,海关持续深化“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应用,密切与铁路、班列公司、报关行等单位的协调配合,整体通关时间可缩短1至2天……
不论是线下商超、线上平台设立外贸优品专区专柜,还是优化监管模式、简化通关流程,做强对外贸易的条件正不断改善。
正在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广东卓志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发跨境供应链管理平台“数贸通”,贯通物流报关、外汇结算等20多个环节信息,降低供应链成本15%至20%。
“我们从外贸综合服务起步,在支持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发展等政策帮助下,不断更新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2024年服务货值已超800亿元,客户超1万家。”卓志集团副总裁李岩说。
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化口岸开放布局、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今年以来,我国从推进综合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经贸产业合作等多个方面优化发展环境,赋能外贸企业破局拓新。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都连续两个月回升。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庄芮看来,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新优势将加快培育,外贸外资基本盘将持续巩固,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
加速布局,以多元化拓展新空间
“以前属于‘候补可选’,现在升级为‘生存刚需’。”记者联系厦门佳佰利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惟佳时,她刚从迪拜参展归来。这家主打相框、家居装饰品、礼品设计制造的企业,产品广销欧美20多个国家。
为应对外部冲击,今年以来,这家公司将参加展会作为获取海外订单的重要渠道。“境外参展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为开拓发展空间,必须‘走出去’。下半年,我们还将参加俄罗斯礼品博览会等,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增加接单机会。”郭惟佳说。
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壁垒,广大外贸企业通过多元化市场战略、区域经贸合作及数字贸易创新等,构建起更具韧性的全球产供链网络,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源头活水。
这几天,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经营户林小明的手机里收到一条来自纳米比亚客户的到款通知。就在不久前,对方下了一笔9000美元的订单,付款通过义乌小商品城打造的“义支付”平台完成。
林小明告诉记者,自己主要从事出口非洲、中东和南美市场的生意,过去由于汇款周期长、汇率波动大,资金周转时常面临不确定性。如今,随着国家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义支付”的快速到账功能,成了他开发客户、提升信任的“加速器”。
促改革、拓市场、稳订单。近段时间,国务院发文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明确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国家外汇局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汇资金结算;海关总署等三部门进一步规范和降低航空口岸综合物流成本……更多务实举措陆续推出,护航外贸多元化布局。
中国与世界的经贸链接日益紧密。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我国外贸企业有非常强大的韧性,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展望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增强贸易韧性,努力构建开放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格局。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