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近期,《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出台,16条政策通过给予“首用免费”支持政策与超千万元算力补贴等方式,重点解决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多方面问题。
7月18日,在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字产业处副处长张金瑞对该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
提升行业大模型基础能力,算力补贴最高3000万元
张金瑞表示,根据行动方案,北京将重点提升高质量行业数据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加快开展工业数据采集、汇聚、清洗、标注等工作,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鼓励企业用好人工智能数据沙盒制度,给予“首用免费”支持政策,让工业数据参与模型训练,形成“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数据供给能力。通过数据要素示范奖励政策,对工业数据“首登记”“首入表”“首交易”“首开放”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重点提升行业大模型基础能力,培育头部行业大模型和通用智能体。支持企业开发部署行业大模型,结合模型API调用量、服务企业数量、权威基准测试排名等指标,对具有行业推广性的大模型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算力补贴。支持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结合日活量、日均启用次数等指标,对于具有行业推广性、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和优化生产管理的通用智能体,对其运营所产生的算力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算力补贴。
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最高奖励3000万元
北京将重点提升模型应用服务能力,增强大模型仿真验证和智能安全保障能力。支持企业面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等环节,搭建行业仿真验证平台,对搭建具有行业通用性仿真验证平台的市级产业创新平台,参照《市级产业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支持企业建设模型安全靶场,并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安全保障平台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重点提升智能产品产能,提高装备、产线、工厂等多层级的智能化生产能力。在单机装备层面,支持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装备的研发设计水平,并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政策给予支持。在产线层面,支持企业搭建AI PC、AI手机、AI眼镜、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中试平台和柔性生产线,对重点领域的重大中试平台及柔性产线项目,参照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在工厂层面,支持企业应用具身智能大模型、5G等技术,部署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设备,率先在北京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并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政策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此外,北京还将重点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咨询服务。支持设立“AI+工业”阶梯式课程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实训基地,面向工业企业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