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议丹 项阳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七月的黔西北骄阳似火,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南山苗寨的一间学校教室里,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周天航正俯身给孩子们讲题。望着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他仿佛看到了8年前的自己——彼时还在黔东南州麻江县乐埠村读小学的他,在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开设的暑期三下乡夏令营课堂里第一次触摸到“山外的世界”,心中燃起梦想的火苗。
如今,他带着15人组成的实践队重返乡村。对周天航而言,这次实践是“圆梦”,更是“反哺”。在大南山苗寨,他们仍耐心地与苗族老人交流、陪伴孩子们学习、嬉戏。
2025年暑期,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3支师生社会实践团队共计200余人,奔赴毕节市各地,开展理论宣讲、文化传承、旅游服务、乡村治理等多种实践活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落,用脚步丈量乡土,用青春感知时代脉搏。
毕节工职院实践团队走村入户调研。毕节工职院供图“城市学生对社会、乡土的了解基本停留在书本,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后的乡村变化感受不深。到乡村去,是让他们亲历时代发展的直接方式。”毕节工职院团委负责人熊香圆道出活动初衷。
“在毕节市竹园乡歹鸡村,学生们亲眼看见创新驱动下的新村容、新业态,亲耳听村民讲变迁,这是一堂震撼心灵的思政课。”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耕乡梦”实践队带队老师张毅说。
毕节工职院青年学子参与乡村“两清两改两治理”。毕节工职院供图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