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偶然挥扇坐,不觉似陶潜”“玉手蒲葵扇,轻摇风满襟”……这些诗句乃古诗人对蒲扇摇清凉的形象描绘和感悟,细细品读,那清凉便会在读者心海里荡漾开来,怎一个“爽”字了得!
记忆中的母亲总会一把蒲扇摇清凉,让一家人爽爽地度过盛夏时节,不能不令我们佩服、感激。
那把蒲扇是她到乡场赶场时买的,一到盛夏,它就派上了用场。白天,阳光炙热,温度升高,但要到地里摘蔬菜或到池塘边淘洗,她大汗淋漓,在所难免。回到家,母亲拿起蒲扇猛摇一阵,只任凉风袭来,爽了自己的身心。
在家里做家务,母亲忙碌不已,会累出汗水,心里烦躁。那把蒲扇功不可没,她很快就感受到了清凉,于是心里爽极了。
我们闲不住,爱在屋檐下或屋里玩游戏,经不住盛夏的炙烤,会汗水湿透衣衫。母亲见状,就会拿起那把蒲扇猛摇一会儿,为我们摇出清凉,扇去汗水,我们顿时舒服起来。
父亲是家庭的主劳力,不惧烈日,常到田埂上转悠,查看庄稼长势,或顶着烈日翻晒粮食,自然就热出了汗水。
母亲照样会给父亲摇蒲扇,摇出清凉,摇出对父亲的关爱,着实令父亲暖心。
晚饭后,热度虽然减退,但蚊虫肆虐起来,常常会把我们叮咬出一个个“包”,痒、疼,呈痛苦状,难受极了。
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拿起蒲扇为我们摇清凉,尽力驱赶蚊虫,让我们少受或免受蚊虫侵害。然而,摇扇是个苦力活,摇的时间越长,摇的力度越大,就会越来越累,甚至流汗。不经意间,母亲流汗了,还有蚊虫去侵袭她,无奈,她只好为自己摇起蒲扇后又继续给我们摇蒲扇,尽量做到“兼顾”,辛苦、劳累至极,此举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尤其是咱们家人爱到地坝歇凉,就是母亲最忙的时候。她不单泡好茶水,还会把茶盅端到地坝的板凳上放好,叫我们喝茶解渴;还会拿出那把蒲扇,为父亲、我们轮流摇扇,摇出清凉,赶走蚊虫。当然,她为自己、我们摇蒲扇会尽力做到“两不误”,确保了歇凉安全。
这样一来,父亲就有心情说评书、讲故事了,只见他绘声绘色、口若悬河,格外生动、吸引人,赢得了我们的阵阵掌声;我们与母亲就当父亲忠实的听众、观众乃至成为“粉丝”,够荣光与自豪的了,且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能有如此好的效果,父亲及我们打心眼里感激母亲,是她一把蒲扇摇清凉,或猛摇,或轻摇,为父亲、我们解除了歇凉的后顾之忧,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岂能不令我们感恩呢!
夜深了,我们才回屋睡觉。那时,屋内的蚊虫“嗡嗡”地飞舞,叮咬人不说,还有噪音,实在可恨。为了保障我们的入睡安全,母亲拿起那把蒲扇在蚊帐内猛摇和轻摇相结合,直到把蚊虫全部驱赶出蚊帐、放下帐钩、合上蚊帐门才罢休。
有时,蚊虫在蚊帐内躲得隐秘,不易扇出。母亲索性上床,打开电筒,用手捉蚊虫或拍打蚊虫,除掉后,才下床、合上蚊帐门,便于我们不受蚊虫的袭扰,安然入睡,去做一场场酣梦。
于是,母亲坚持一把蒲扇摇清凉,摇出了一家人美好的心情,摇出了一家人温馨、幸福的氛围,摇出了我们欢乐的时光,摇出了浓浓的母爱。
为此,我们努力读书,考上学校,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生活,是对母爱最好的感恩。
时至今日,那把蒲扇虽然老了,旧了,破损了,但还被母亲珍藏于老家橱柜里,每到盛夏,就会拿出来摇清凉,不能不勾起她和父亲的回忆,唤起回归老家的我们的共鸣,可谓“一把蒲扇摇清凉,一个盛夏都会爽,一生一世都感恩”。
□何龙飞
下一篇:45中机器人社团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