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质押展期、入不敷出,昔日区域医疗服务龙头国际医学(000516.SZ )能否经受住风雨?
最新披露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际医学延续亏损态势,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区间为1.6亿元至1.7亿元,与上年同期的1.74亿元亏损相比,减亏幅度有限,突显经营造血能力的持续不足。
引发关注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质押率加速攀升。数据显示,世纪新元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权质押比例高达27.49%,占其所持股份的81.45%,占总股本的22.39%。
尽管公司强调质押融资仅为大股东自身资金需求,不影响日常运营,但这一高杠杆水平无疑将潜在债务风险传导至上市公司层面,特别是在现金流面临持续缩窄的环境中。
预亏数据的供血乏力叠加高质押风险,令这家医疗企业直面资金流紧张与债务滚雪球效应的双重挑战。能否穿越风暴?答案取决于公司如何平衡成本管控、政策应对与股东质押风险缓释。
亏损黑洞
国际医学正深陷业绩泥沼,2018年以来扣非净利润连续七年为负的残酷现实,正在考验着这家大型医疗集团的生存韧性。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再度预警,虽较上年同期1.74亿元亏损稍有收窄,但经营压力丝毫未减。结合一季度9.97亿元的营收及1.06亿元净亏损的表现,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反映在核心业务运营上,国际医学凭借“万张床位”+“三甲医院”叙事,一度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
其中包括该公司两大核心资产,2002年6月开诊的西安高新医院,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设有临床、医技科室60个。2019年9月开诊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医院建筑面积达96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医疗属于典型的重资产项目,成本高、回款周期长成为行业共识。
但若项目多年难以盈利、供血不足,医院的规模优势转化为财务负担,重资产投入吞噬盈利能力,拖累公司经营数据的情况便会出现。
国际医学便是一例。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固定资产规模膨胀至71.31亿元。庞大资产带来高昂固定成本分摊,而床位使用效率未达预期。
医疗服务供给是否与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错位?在DRG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次均费用持续承压,会否进一步压缩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
体现在经营成果中,已然出现营收骤降、亏损持续趋势。
财报显示,国际医学2023、2024年的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70.34%、4.28%。而到2025年Q1,营收同比增幅急转直下,下降至14.99%。
盈利萎靡叠加高昂成本,国际医学偿债压力日渐凸显。
截至2025Q1,该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企至67.64%,有息负债总额接近45.99亿元。
短期偿债压力尤为突出——账面4.72亿元货币资金难以覆盖高达8.51亿元短期借款及8.61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
债务吞噬经营成果,而后进一步转化为沉重的财务支出。
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利息支出达1.73亿元,相当于同年毛利的38%。管理费用维持在6亿元上下,超过同期毛利总额。这种成本结构使得盈利似乎更加遥不可及。
股权质押风险
二级市场上,对国际医学的质疑也并未停止。
2025年5月14日至17日,72小时内,国际医学控股股东陕西世纪新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世纪新元)连发三则质押延期公告,累计将超过8860万股股份的回购期限延长,最高延期至2026年5月。
一般来说,密集的质押延期行为背后往往是,股东资金链出现深度紧张。虽然国际医学公告中提到质押融资仅为大股东自身资金需求,不影响日常运营,同时不会产生控制权变更。
但频繁的质押行为,仍引发诸多关注与讨论。
综合多份国际医学股权质押公告信息可得,5月17日,世纪新元质押股份数量攀升至4.32亿股,占其所持有国际医学股份总数的70.10%。
其中未来半年内到期质押规模达到2.21亿股,对应融资额度5.51亿元;未来一年内到期质押总量更达3.1亿股,债务敞口扩大至8.02亿元。
仅仅一月后,6月25日,世纪新元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权质押比例便攀升至27.49%,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由70.01%上涨至81.45%,占总股本的22.39%。
在资本市场中,若一家上市公司高企的质押比例与密集的到期债务结合,通常会形成一条风险传导链:
一是债务到期压力与企业治理风险的交织。半年内集中到期的大量债务将考验股东兑付能力,若采取减持还款可能引发股价波动,而持续展期则导致资金成本持续增加。成本过高吞噬经营利润,陷入不良循环。
二是质押爆仓与市值管理的负反馈循环。若股价持续下行触及平仓线,强制抛售质押股份将加速股价下跌,甚至会导致大规模质押盘面临平仓威胁。
三是控股稳定性与经营预期双杀。高质押比例意味着股东缺乏足够流动性应对股权质押补仓需求。一旦控制权发生变更,上市公司战略延续性将被破坏,进一步打击市场对业务扭亏的信心。尤其在扭亏的关键期,资本层面的不稳定性将成为业务重组的巨大障碍。
事实上,国际医学股权质押风险的加速暴露时期,似乎与资本市场表现持续低迷相关。该公司股价曾于2021年创下21.66元/股高点,当时国际医学也是投资者口中“市值近五百亿的白马股”。
如今,国际医学7月18日股价收报5.24元/股,市值也下跌至117.3亿元。在国际医学扭亏周期延长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价值重估却持续加速。
质押展期操作虽然能短期缓解流动性压力,但在股价持续低于预警线的环境中,其本质是风险的转移而非化解。当企业经营现金流不足以支撑债务结构,当股东融资杠杆远超市场承受力,国际医学需要找到控制成本与扭转盈利的根本解法,而非资金腾挪,短暂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