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中国人想通了,如今美国人却不懂了"
创始人
2025-07-18 17:01:39
0

►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国家的信心也有强弱之分,有的有自信,有的没有;有的曾有过,后来却丢了。”《纽约时报》7月17日发表了专栏作家大卫 ·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的评论文章,而他口中那个“丢了自信”的国家,正是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

布鲁克斯在文中警告,如今的美国领导人似乎仍不明白中国人深谙的道理:谁能充分挖掘人才优势,谁就能主导未来。特朗普政府面对中国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崛起,却痴迷于一场“逐底竞争”,不仅削减科研与教育资金,忽视人才和创新的重要性,还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四面树敌,导致美国正在输掉一场关键的心理与国家信念之战。

5月2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

 视觉中国

“中国势头强劲,美国人不再是最乐观的群体了”

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时面对苏联和当下面对中国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反差: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带有天然的自信,而如今这个实力更强的美国,那份从容的自信却已荡然无存。

当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时,美国人虽说震惊,但回应方式自信而果断。一年内,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后为DARPA),后者推动了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诸多重大技术。1958年,艾森豪威尔签署《国家国防教育法案》,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改革之一。

紧接着,美国政府把提升数学、科学与外语教育纳入目标,国家科学基金会预算增长了三倍。美国国防部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几年内,各政府部门研发总支出接近联邦预算的12%,如今这一数字仅为3%。

布鲁克斯称,彼时的美国领导人深知,大国对抗不仅是军事与经济的较量,更是智力的比拼,比谁更具备创新力。他们通过教育反制苏联威胁,希望最大程度挖掘本国的人才潜力。

美国历史学家哈尔·布兰德斯(Hal Brands)曾在书中写道:“美国之所以在冷战中经济表现优异,是因为美国大学表现更佳。”

数据显示,美国联邦对学术研究的资助从1958年的2.54亿美元增长到1970年的14.5亿美元。布兰德斯指出,20世纪初美国高校一度落后于欧洲名校,冷战末期却主导了全球高等教育。

山东东营:工人车间内生产碳化硅晶片产品

 视觉中国

如今,中国学术和科研进步迅猛。

文章写道,前几十年,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尚不明朗,而现在中国已被普遍视为美国的对手。比如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今年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声称,赚钱是中方次要目标,“主要目标是削弱美国经济,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铺路”。

21世纪初以来,中国自信地向未来进军,尤其在创新与知识领域。中国的科研总投入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16倍。如今,中国在多个学术领域超越美国。2003年,中国学者几乎没有高被引论文;现在,他们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已超过美国。

据《经济学人》报道,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环境与生态、农业科学、物理与数学等领域完全占优。

这些科研成就直接带动中国在高科技产业的广泛领先。不仅限于电动车、无人机、太阳能等制造业,而是“几乎所有高科技领域”。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7年,在人工智能、密码学等64项前沿技术中,美国在60项领先中国,中国仅领先3项。然而,在2019至2023年的最新报告中,排名彻底逆转:中国在64项关键技术中领先57项,美国仅领先7项。

尤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进步惊人。2015年,中国药企在全球创新药开发中的占比不足6%;十年后,几乎已与美国持平。

随后是人工智能的出现。整体来看,美国人对AI充满恐惧。去年,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在32国展开调查:你对AI的未来感到兴奋还是紧张?美国人是最紧张的群体之一;而最兴奋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印尼和泰国。其实没人真正知道AI未来如何,但这项调查反映出了多数人的情绪状态。美国人曾是全球最年轻、最乐观的群体,可现在不是了。

7月15日,江苏镇江,江苏大学志愿者带着小朋友体验“机器狗”的功能。 视觉中国

尽管美国的大科技公司仍充满活力、人才济济,貌似可以稳保领先地位,但过去一年里,中国的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等公司推出的AI模型已几乎赶上美国。DeepSeek甚至开发出成本远低于美方产品的模型。在AI领域,美国仍领先,但中国势头强劲。

AI竞赛或将成为决定未来数十年主导权的关键。“中美谁能赢得这场竞赛,取决于谁的技术更广泛被全球采用,”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5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上说,“中企和5G给我们的教训是,谁先一步拿下市场,谁就很难被取代。”

“美国仿佛失去了信仰,与未来脱节”

那么,美国如何回应这场冷战后的最大挑战?是否大幅增加科研投入,为学校和大学注入资金以培养人才并激发创新呢?

答案恰恰相反。如今的美国领导人似乎不明白中国人深谙的道理:谁能充分挖掘人才优势,谁就能主导未来。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亚历克斯·塔巴罗克(Alex Tabarrok)曾在博客中写道:“面对DeepSeek时刻,美国的回应不是决心和竞争,而是焦虑与退却。”

特朗普政府并未为大学增加科研经费,反而在削减支出;他没有把国家科学基金会预算增至三倍,而是要砍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称,特朗普政府计划削减三分之一的基础科研预算。《自然》杂志对美国1600名科学家的调查显示,已有三分之二的人考虑离开美国。

文章接着写道,面对苏联带来的“斯普特尼克”威胁,美国的回应是开放和竞争;而面对中国挑战,特朗普却选择筑墙、设关税、封闭自保。

正常国家会加强除中国之外的一切友谊,而美国却在四面树敌。正常国家会努力重建造船业,使其全球领先;美国却靠保护主义维持。其逻辑似乎是:我们可以通过关闭国门来保护本国的平庸产业。这正是导致国家衰落的配方。

文章还写道,问题不仅仅在于特朗普。中国几十年来持续展现出智力与创新活力,而美国却几乎毫无建树。美国这个国家有时显得疲惫、僵化,仿佛失去了信仰,与未来脱节。

进步时代(指1890年至1917年),美国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联邦储备委员会等新机构;新政时期(指1933年后的罗斯福新政),美国创造了一大批新机构;1949年前后,美国创立了北约和世界银行的前身。

再看今天,美国在哪些新机构上有所作为?政府本身并非创新的擅长者,但过去一个世纪里,公共资金一直是点燃创造力的必要燃料,在美国、以色列、中国都是如此。而在这方面,美国正在退步。

文章最后称,中国主导地位并非不可避免,但最根本的较量是心理层面乃至精神层面的。

“美国人是否还相信人的思维力量?是否愿意投资扩充国家人才库?目前看,并不愿意。无论左右翼,美国人都过于关注风险、缺乏信念、对国家项目深感怀疑。一个拥有巨大优势却不再自信的国家,又该如何自处呢?”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泓德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季报解读... 2025 年第 2 季度,泓德数字经济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表现出份额赎回与净值增长的双重特征。本...
基石投资触及举牌线,泰康人寿1...   来源:蓝鲸新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日,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泰康人寿”)披露举...
盘前:道指期货涨0.13% 美...   周五全球股市延续涨势,因投资者对美国经济韧性的信心增强,同时,乐观的企业盈利提振了风险偏好。标普...
低碳环保低碳生活标语[中英文]... 1、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I start from a low-carbon life2、同享低碳...
绿色环保宣传口号[30条] 绿... 1、倡导绿色生活,争做环保先锋2、建设绿色家园 倡导生态文明3、关心环保 从现在做起 支持环保 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