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年都是40天的纪录被终结!今年“三伏”30天!
创始人
2025-07-18 16:57:12
0

转自:新华社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7月20日,今年“三伏”的大幕正式开启,全国多地将进入持续高温模式,一般以“桑拿天”为代表。专家表示,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到了今年,这一纪录将被终结。今年“三伏”时长30天。

  “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共10个循环使用,所以每个庚日之间相隔是10天,因此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而中伏到末伏的时间有时相隔10天,有时相隔20天,这是由于末伏日期定在立秋日后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时间就不固定。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间有四个庚日时,中伏到末伏的间隔为10天;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间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与末伏的间隔为20天。

  今年6月21日夏至。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10日(庚辰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庚寅日),于是7月20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今年8月7日迎来立秋。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间只有四个庚日,第四个庚日是7月30日(庚子日),因此中伏的天数是10天。具体来说,7月20日至29日为初伏,7月30日至8月8日为中伏,8月9日至18日为末伏,“三伏”长度为30天。

  杨婧表示,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因为是从夏至后开始计算,所以“三伏”只会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三伏”之热,民间称为“溽热”,即闷热、潮湿,就像在蒸笼和烤箱里一样。“面对即将到来的‘上蒸下煮’,公众要及时补水、规律作息、均衡膳食,外出时注意防暑降温。”杨婧提醒。

  统筹:孙闻、邵香云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冯娟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激发家居家电消费活力,积...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激发家居家电消费活力。按照国家部署,积...
德艺文创(300640.SZ)... 格隆汇7月18日丨德艺文创(300640.SZ)公布,持有公司股份1,311,900股(占公司总股本...
黄金商家称转型铂金难挣钱 专家... 年初以来,铂金价格一路上涨,至今涨幅已超过50%。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深圳水贝贵金属交易市场,...
银河产业动力混合季报解读:份额... 2025年第二季度,银河产业动力混合基金呈现出多维度的变化。从份额变动来看,A类份额赎回规模较大;从...
中际旭创,市值突破2000亿元...   周五(7月18日),A股全天震荡分化,创业板指创年内新高后回落,其中光模块(CPO)午后走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