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王娟
今年1月的一天,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商贸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员工赵某驾驶货车与耿某驾驶的小型轿车发生碰撞,公安交管部门认定赵某负全责。
耿某将车辆送修,产生维修费2.3万余元,他向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李某和赵某主张维修费,被对方以已购买车辆保险,但保险公司还未确认为由拒绝。
4月,耿某将某公司、李某、赵某诉至乌市天山区人民法院,要求判令其支付维修费等共计2.6万余元。
庭审中,李某表示,他确实为公司车辆买了商业保险,并提供购买合同证明。然而,购买合同载明,该险种实为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动车统筹服务。
承办法官向李某释明,统筹保险并非商业保险。李某则称,该险种和交强险一起在某保险公司业务员处购买。经法官核实,某保险公司表示,其并未售卖任何统筹保险,与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无任何关联,向李某销售该险种的业务员也不属于该公司。之后,法官多次联系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均未果。
法官再次向李某明确,机动车统筹合同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约束,也不受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某公司未成功购买某保险公司的商业险,其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依据与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另行主张权利。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某公司、李某、赵某支付耿某2.4万余元。
法官提示
车主购买保险时,一定要注意甄别正规保单和机动车统筹合同:正规保单通常印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字样,名称一般为“机动车商业保险单”,保单中会多次出现“保险”二字;机动车统筹合同一般带有“统筹服务”“服务项目”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