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钰芸)中秋未至,沪上已弥漫起月饼的香味。昨天,2025上海市食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八届“南侨杯”月饼技能比武圆满收官,从新品牌到老字号,长三角“制饼行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和创新产品,角逐荣誉桂冠。
记者了解到,每位选手需现场制作一款广式月饼或苏式月饼、一款创意月饼,并通过精巧的摆台,展示中秋月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比武现场,既有手握数十年经验的“老法师”,也有身怀新理念的“生力军”。他们带着各自的独门绝技而来,为观众带来一场感官的盛宴。案台上,面团在掌心揉捻成温润的圆形,馅料在巧手下搭配出奇妙的味道;模具与案板碰撞出“笃笃”的节奏,烤箱运作发出细微的“嗡鸣”,空气中交织着豆沙的绵甜、莲蓉的清香、火腿的咸鲜,还有芝麻、核桃、桂花的复合香气,织成一张诱人的味觉网。
选手们屏气凝神,称量务求毫厘不差,包馅讲究严丝合缝,压模追求纹样清晰。有人专注于传统技艺的复刻,指尖的力度里藏着祖辈的智慧;有人则大胆尝试新技法,将现代烘焙理念融入面团饧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匠心的注脚。
在产品展示区,俨然一座微型的月饼博物馆,传统与创新在此交融。象山芳记食品有限公司“西周芳记”的海苔月饼是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是老字号更是非遗技艺。此次第四代、第五代掌门人一起来上海参赛,是为了让宁式月饼走到上海大市场。
“这一款是经典的苏式海苔月饼,关键是选用象山西沪港的海苔,而且必须是鲜味最足的1月采收的冬苔。”“西周芳记”第五代掌门人陈家礼告诉记者,为参赛而研发的法式乳酪海苔果仁月饼,在面团中加入奶酪、黄油、杏仁粉等原料,奶香浓郁的饼皮包裹着海苔果仁,是中西融合的海派味道。
“今年创新月饼的健康趋势很明显。”西点国家级竞赛裁判、干文华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上海工匠干文华表示,跟随低GI的风潮,不少月饼降糖降油,还加入含有纤维的食材,让食客负担更轻。此外,中西结合的特点也很明显。“西式原料、国风造型,跨界融合无处不在。”
记者在现场看到,奶黄凤梨巴斯克用发酵大黄油制作饼皮,是年轻人喜爱的“中点西做”。脆皮月饼一口酥脆,入口即化。稻香纯米月饼用大米和糯米来做冰皮,冷吃更加Q弹。还有藜麦奶酥月饼把石斛、无花果等作为馅料,主打中式养生。也有造型如浦江夜景的月饼,饼皮上印着东方明珠的轮廓,一口咬下,是海派文化的包容与灵动。
上海市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高克敏表示,中秋吃月饼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习惯,也是烘焙行业一年一度的行业大事。“今年的月饼市场,大家都有一个准备,那就是非常‘卷’。所以这次涌现了不少在研发上下功夫的创新产品,准备在月饼季惊艳消费者,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