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丰颐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已发布,报告期内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83%,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01%,基金份额赎回1020份。以下是对该基金季报的详细解读。
主要财务指标:本期利润3350.43万元
报告期内(2025年4月1日 - 2025年6月30日),鹏华丰颐债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
主要财务指标 | 金额(元) |
---|---|
本期已实现收益 | 37,011,234.57 |
本期利润 | 33,504,299.99 |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 | 0.0084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 | 4,068,150,490.58 |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 | 1.0186 |
本期已实现收益指基金本期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扣除相关费用和信用减值损失后的余额,本期利润为本期已实现收益加上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未实现收益。需注意,所述基金业绩指标不包括持有人认购或交易基金的各项费用,计入费用后实际收益水平要低于所列数字。
基金净值表现:近三月净值增长率0.83%
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
阶段 | 净值增长率① |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 ①-③ | ②-④ |
---|---|---|---|---|---|---|
过去三个月 | 0.83% | 0.04% | 1.01% | 0.09% | -0.18% | -0.05% |
过去六个月 | 0.67% | 0.05% | -0.12% | 0.10% | 0.79% | -0.05% |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 17.11% | 0.04% | 9.77% | 0.06% | 7.34% | -0.02% |
过去三个月,基金净值增长率为0.83%,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01%,差值为 -0.18% 。过去六个月,基金净值增长率0.6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0.12%,基金表现优于业绩比较基准,差值为0.79%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基金净值增长率达17.11%,大幅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9.77%,差值为7.34% 。
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
本基金基金合同于2020年11月06日生效,截至建仓期结束,本基金的各项投资比例已达到基金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比例。从长期来看,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走势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存在差异,显示出基金投资策略对业绩的影响。
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市场震荡,组合保持中性偏长久期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内需复苏趋势不稳,受中美经贸斗争等影响,二季度经济回落,低通胀格局延续,实体融资需求疲弱。贸易摩擦主导债市交易,4月初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落地,10Y国债收益率下行后进入窄幅震荡;5月央行降准降息,利率先下后上,5月12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取消反制关税,利率进一步反弹;6月流动性宽松,央行宣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利率逐步回落。
同期,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3Y内短端品种普遍下行20BP,5Y国债下行14BP,10Y、30Y国债下行16BP;信用债方面收益率下行20 - 25BP,信用利差、期限利差小幅收窄。
在此市场环境下,基金组合保持中性偏长久期,中性偏高杠杆水平,持仓品种以利率债、中短期限、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总体业绩表现稳健。
基金的业绩表现:份额净值增长率0.83%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8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01%,基金业绩略低于业绩比较基准。尽管市场环境复杂,但基金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仍取得了一定收益。
基金资产组合情况:固定收益投资占比99.77%
序号 | 项目 | 金额(元) |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
---|---|---|---|
1 | 权益投资 | - | - |
其中:股票 | - | - | |
2 | 基金投资 | - | - |
3 | 固定收益投资 | 4,277,390,736.92 | 99.77 |
其中:债券 | 4,277,390,736.92 | 99.77 | |
资产支持证券 | - | - | |
4 | 贵金属投资 | - | - |
5 | 金融衍生品投资 | - | - |
6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 - |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 - | |
7 |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 9,852,489.28 | 0.23 |
8 | 其他资产 | 4,893.67 | 0.00 |
9 | 合计 | 4,287,248,119.87 | 100.00 |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固定收益投资占比极高,达99.77%,金额为4,277,390,736.92元,表明基金以债券投资为主,符合债券型基金的定位。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比0.23%,其他资产占比极小,仅为0.00% 。
股票投资组合:无境内及港股通股票投资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境内股票投资组合
无相关投资。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
无相关投资。
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股票投资明细
无相关投资。
可见,鹏华丰颐债券在报告期末未涉及股票投资,专注于固定收益领域。
债券投资组合:金融债券占比58.55%
序号 | 债券品种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1 | 国家债券 | 769,419,279.41 | 18.91 |
2 | 央行票据 | - | - |
3 | 金融债券 | 2,381,898,978.61 | 58.55 |
其中:政策性金融债 | 1,553,760,936.97 | 38.19 | |
4 | 企业债券 | 225,701,512.89 | 5.55 |
5 | 企业短期融资券 | - | - |
6 | 中期票据 | - | - |
7 | 可转债(可交换债) | - | - |
8 | 同业存单 | 680,513,931.14 | 16.73 |
9 | 其他 | 219,827,494.77 | 5.40 |
10 | 合计 | 4,277,390,736.92 | 105.14 |
债券投资组合中,金融债券占比最大,为58.55%,金额达2,381,898,978.61元,其中政策性金融债占比38.19% 。国家债券占比18.91%,同业存单占比16.73%,企业债券占比5.55%,其他(地方政府债)占比5.40% 。
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江苏银行债占比8.39%
序号 | 债券代码 | 债券名称 | 数量(张)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1 | 212300003 | 23江苏银行债02 | 3,300,000 | 341,242,096.44 | 8.39 |
2 | 212400004 | 24光大银行小微债 | 2,200,000 | 222,542,597.26 | 5.47 |
3 | 240017 | 24附息国债17 | 2,000,000 | 208,508,839.78 | 5.13 |
4 | 250410 | 25农发10 | 2,000,000 | 199,473,589.04 | 4.90 |
5 | 2400001 | 24特别国债01 | 1,400,000 | 160,010,641.30 | 3.93 |
从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来看,前五名债券投资中,23江苏银行债02占比最高,为8.39% 。这些债券的选择体现了基金的投资偏好和策略,对基金收益有重要影响。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1020份
项目 | 份额(份) |
---|---|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 | 3,993,777,383.28 |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 | - |
减: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 | 1,020.00 |
报告期期间基金拆分变动份额(份额减少以“-”填列) | - |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 | 3,993,776,363.28 |
报告期内,基金总赎回份额为1,020份,基金份额总额略有下降,从期初的3,993,777,383.28份变为期末的3,993,776,363.28份 。整体来看,基金份额变动幅度极小。
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情况:机构持有100%
投资者类别 | 报告期内持有基金份额变化情况 | 报告期末持有基金情况 |
---|---|---|
序号 | 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20%的时间区间 | 期初份额 |
机构 | 1 | 20250401~20250630 |
报告期内,有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100%,持有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当基金份额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额所占比例过于集中时,可能会因某单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额赎回而引起基金净值剧烈波动,甚至可能引发基金流动性风险,基金管理人可能无法及时变现基金资产以应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赎回申请,基金份额持有人可能无法及时赎回持有的全部基金份额。投资者需关注此类风险。
综合来看,鹏华丰颐债券在2025年第二季度保持了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的策略,业绩表现相对稳健,但仍需关注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差距,以及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集中带来的潜在风险。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