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山东省邹平市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市、区)”表扬名单。近年来,邹平民营经济以其蓬勃的活力和显著的贡献,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从传统产业凤凰涅槃到新兴产业蓄势崛起、从敢为人先的开拓到内外并举的格局、从政企同心到亲清有度,邹平民营经济在时代的激流中奋勇搏击,不断创造新的传奇。
立与破:科技创新,铸就产业新脊梁
从人工加料到天车自动下料、从依赖工区长经验判断到智慧工艺系统精准推送指令,现如今再升级打造智慧铝电解未来工厂,邹平市的支柱企业——魏桥创业集团再一次在行业内实现了领跑。
“小智小智,请显示6月3日零点到现在所有电解槽的情况。”在魏桥创业集团宏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解铝智慧未来工厂的主控室,随着一声指令,大屏幕上所有电解槽的槽温、下料量、出铝量等指标一目了然。
“一步一步突破技术难关和行业壁垒,‘小智’能快速从数据中台调取海量信息,依托强大的算法与逻辑判断能力,瞬间完成数据分析,为工区长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邹平宏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自豪地介绍。目前,电解铝行业内急需一套智能化、数字化、精确化的智慧电解管理系统来突破瓶颈,魏桥智慧铝电解未来工厂项目便在此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产业是经济之基,立破并举、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邹平与40余所高校院所保持合作关系,落地产学研项目300余项,共建科创平台44家,院士工作站2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连续2年位居山东省县域前列。目前邹平培育了41个工业大类中的31个,打造了铝业、纺织、食品加工、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14种主要产品规模、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
敢与干:敢想实干,激扬企业家精神
“中国棉纺织名城”是邹平市产业名片之一。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昔时动辄数百名纺纱工围着一堆机器转,人力成本巨大。而今走进魏桥纺织绿色智能化三厂,整洁明亮的细络车间里,一排排纺纱机器有序运转,却难觅纺织女工的身影。深入车间内部,才遇到一位正驾驶着智能导航巡回小车要到故障点接线的挡车工。
“现在一天走的路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但处理的断头效率反而提升了5倍。”有着20年工作经验的挡车工感触很深,以前每天要在62台细纱机间穿梭,用肉眼捕捉纱线断头,弯腰接线的次数超千次。
缘何自主研发I3.0智能管理系统?“我们始终铭记并传承发扬‘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企业文化,敢干、实干,彻底改变依靠‘人海战术’的传统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魏桥创业集团副总经理谈及缘由。目前,魏桥创业集团纱线、棉布2项产品产能均全球领先,先后建成绿色智能化纺纱工厂、特宽幅印染等16个智能化项目,打造了世界领先的全产业链智能矩阵,并承担了纺织行业3个国家或省级重点研发项目。
在老一辈企业家精神的感召下、在魏桥创业集团的带动下,邹平企业家们精耕主责主业、提速产业发展,成为邹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底气:创新集团再生铝保级利用技术行业领先、铝合金棒材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广富集团全国领先的高端径锻机成功投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山东三星集团率先成为国内可实现甘油二酯功能性食用油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2024年底,由魏桥创业集团依托士平公益基金会,捐资8000万元建设的奥体公园正式启用,成为邹平改善城市面貌、造福百姓福祉的新地标;今年年初,魏桥创业集团投入1.5亿元反哺家乡魏桥镇,带动广大企业家投资魏桥镇,邹平市政府同步提出“振兴魏桥”计划,推动西北片区大发展,点燃全域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广富集团先后投资1.2亿元和1.58亿元,建设邹平西青路广富隧道二期工程和南部山区道路提升工程……
坚韧不拔、敢闯敢试、专注实业、“干”字当头,是对邹平企业家的生动注脚,也是邹平民营经济破浪前行的精神支柱。
内与外:向内深耕、向外突围,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前不久,山东开泰海外分公司全球营销会议在迪拜分公司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30余名海外分公司负责人相聚迪拜,共商销售模式变革、共享资源技术优势、共定全球化战略新坐标。
山东开泰集团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多年来,深耕金属磨料市场,不仅做到金属磨料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更是做到了抛喷丸装备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以“技术赋能+本地深耕”双轮驱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的价值跃迁。
“集团积极构建内外联动的‘全球系统能力’,既开拓国内市场,也开发外贸新市场。今年1月至5月,金属磨料销量同比增长16%、抛喷丸机械销售额同比增长25%,国际贸易出口前5个月同比增长30%以上。”山东开泰集团副总经理说道,目前已构建起荷兰爱博特等4家海外公司、12家海外分公司,100多家海外经销商与服务终端的全球营销服务矩阵,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见,邹平民营经济的活力,源于内外兼修的广阔视野。深耕“内”功,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质与服务,以“邹平制造”的硬实力拓展内需市场;拥抱“外”部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市场。2025年1月至5月份,邹平市外贸进出口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4.2%。
亲与清:亲有度、清有为,涵养营商沃土
“前不久资金周转压力较大,热线咨询‘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后,邹平市有关部门上门帮助我们完成了资金申报,获得了300万元贷款,不仅稳定了现有岗位,还新增招聘了10余名员工。”邹平奥力普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充满感激,有了政策托底,今年计划再扩建生产线,预计可新增就业100人。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四上企业”360余家,是邹平市企业云集之地。为更好地服务企业,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了“小政府+大服务+大市场”新格局。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闲置低效用地整改,通过“腾笼换鸟”,使存量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先后盘活土地3000余亩。
近年来,邹平市始终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惠企理念,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设立1亿元人才专项资金、10亿元人才创业基金、建设1200余套人才公寓,让人才“生活无忧”、让专家“创业无忧”;高标准建设1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梳理1.5万亩工业用地,让项目“落地无忧”;实施科级干部帮包服务规上企业和重点项目行动,审批事项“一窗通办”“全程帮办”,让企业“审批无忧”。
“民营经济是邹平发展的基础、动力、活力和优势。”邹平市相关负责同志说道,邹平市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书写富强文明新邹平全面成势的崭新篇章,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贡献智慧与力量。
以“亲清”政商关系促进“两个健康”
邹平是山东省民营经济大市,回顾其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正是一部“两个健康”相互促进的“发展史”。政府以“用心用情”换企业“以诚相待”,形成共同命运体。而以“为国创业、为民造福”为代表的邹平企业家精神,更成为地方长远发展的“压舱石”。邹平市擦亮“企联智合·聚力同行”壮民企品牌,通过“四个创优”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优质服务。
创优高效便捷政务环境。创新“人才服务一件事”,梳理37项事项,设立人才服务专窗,申请材料、办理时限、跑动次数分别压缩45%、83%、97%;创新“涉铝服务一件事”,98个审批事项“一窗通办”,最快1天完成立项、2天完成环评、3天完成能评,15个工作日完成本级所有手续。
创优公平竞争要素环境。梳理可用土地超2万亩,为项目落地留足空间。以入选山东省级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为契机,常态开展“金融服务进企业”活动,贷款余额破千亿元。
创优阳光透明法治环境。建成集“公检法司”功能于一体的法智护航中心,获评山东首批“府院联动机制研究示范基地”。公布施行320条“不罚”“免罚”2张清单,处理案件3812件,为企业减负近千万元。
创优亲清融畅政商环境。编制《惠企政策汇编》,由多个有关部门开展惠企政策大宣讲。定期开展“e盏茶事”等政企面对面座谈交流,目前已举办活动32期,解决诉求137个。
让更多优质文化直达基层
近日,“赶大集 看好戏——边看边买‘嗨’到底”邹平市文化赋能农村大集促消费活动在西董大集举行。赶了10多年西董大集的商户老张一边听着远处的戏曲声,一边麻利地摊着煎饼:“民俗展演引来好多客人,这生意比往常好了很多。”这热闹的一幕,正是邹平市以文化激活乡村消费场景的生动实践。
非遗与市集交融,打造沉浸式乡村消费新场景
青阳镇大集上,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指尖技艺;百年非遗“车子灯”在西董大集上巡游吸引游客驻足。邹平市深挖乡村文化资源,以传统农村大集为载体,融入“老字号复兴区”“非遗工坊带”地方特色文化,引入网络达人搭建“助农直播间”,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引流”双向赋能,构建“逛非遗市集、赏民俗表演、品特色美食”三位一体的消费生态。
文化阵地下沉,构建群众参与的“百姓大舞台”
每到周末,邹平市奥体公园的“追梦人”合唱团嘹亮的歌声吸引着众多群众驻足围观跟唱;“放歌邹平”全民嗨歌赛、广场舞大赛等赛事在各镇街集市设立专场。追梦人合唱团、民间艺术团体等常态化驻场表演。邹平市打造“群众点单、政府接单”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模式,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服务与监管并行,打出消费升级“组合拳”
为提升集市消费体验,邹平市开通“赶集专线公交”,根据人流量动态调整发车密度,解决市民出行难题。同时强化市场监管,严打短斤缺两行为,对食品安全实行“每日一查”,让群众“赶集”更放心。
“我们要让农村大集成为传承传统的‘活课堂’、富民增收的‘新引擎’。”邹平市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邹平市将持续以文化为魂、以振兴为纲,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让乡村集市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窗口、带动农民增收的纽带,绘就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数据来源:中共邹平市委宣传部)
上一篇:科普|守护卵巢健康 远离保养误区
下一篇:户外劳动者有了温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