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思想之火” 照“昆山之路”
创始人
2025-07-18 04:47:11
0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范昕怡

7月15日,卢米埃昆山金鹰影城,跨越古今、连接虚实的跨时空对话如洪钟般回响:

“外卖诗人”王计兵说:“今天,我想用一个‘小哥’的方式,丈量1613至2025的伟大历程,把散落字句复原成铮言之树,一棵一棵栽种于大江南北。”

“外卖诗人”想要对话的人——顾炎武,以3D超写实AI数字人的形式在苏州首块标准化4K高清高亮LED屏幕上“现身”,并说:“余乃昆山千灯人也,今以数字之躯复现于斯世,虽处数字之虚,然见故乡斯文不坠、精神弥新,实感欣慰。”

正值昆山先贤顾炎武诞辰412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八个“昆山市顾炎武日”,在古今交融、虚实相生间,昆剧电影《顾炎武》以内部观摩会的形式首次亮相。

真正的思想永不终结,它只在不同的时代、时空里变换步履。

思想的火花穿越数百年,如何在当代传承、延续并焕新?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何以穿透城市肌理、注入人文厚度,并给予城市前行的力量?不妨从昆剧电影《顾炎武》说起——

昆剧搬上大银幕

灯光渐暗,观众屏息凝神,在光影流转间,跟着顾炎武一起踏过“誓不仕清”、身陷文字狱却因书未成不敢轻生、将弟子送进清朝“博学鸿儒科”考场、生命终时向少年康熙解读“何谓亡国,何谓亡天下”的跌宕人生。

昆剧电影《顾炎武》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和昆山当代昆剧院联合出品,系舞台作品《顾炎武》(名家版)的电影化创作。这部匠心之作由罗周编剧,袁俊平执导,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饰演顾炎武,李鸿良、龚隐雷、张大环、钱振荣、施夏明、张争耀、杨阳等演员共同演出,并在去年12月杀青。

把昆剧《顾炎武》搬上大银幕的想法,源于柯军的一次即兴清唱。去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的记者采访提问环节现场清唱了《顾炎武》选段,短短20秒,没有伴奏、也没有演出氛围,铿锵的唱腔传递出深沉的家国情怀,赢得全场掌声并迅速走红网络。

“在片中别母、别友、别妻,顾炎武每次都面临人生的选择:选择痛苦,又如何从痛苦中走出来。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总书记提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脉相承。”柯军诠释道,昆剧《顾炎武》是在剧场中呈现的,面向的观众是有限的。通过电影的表现形式,可以面向更多观众,让更多人了解顾炎武的民本思想,读懂他的胸怀天下。

对于舞台表演与电影叙事的差异,柯军深有体会。他说,演员在剧场舞台上演出时,景是虚的,大多都由演员的表演来完成叙事。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角色沉浸在实景里,镜头语言可以精准传递角色内心。比如有一场风雪中坠马的戏,顾炎武从马上摔到桥下,一个升格镜头的运用,让情感张力无限放大。而在舞台上,很多细节观众是看不见的,需要慢慢体会。

顾炎武身处怎样的一个时代?他的灵魂有哪些苦痛和煎熬?他有怎样的大悲悯和大情怀?从昆剧到电影的赛道切换,柯军作为主演,在角色塑造上的压力如影随形。

“答案常问常新,但我更想说的是,昆山生我养我,昆曲塑我成我,昆山还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作为昆山人,能够有机会与三百多年前的昆山人顾炎武跨时空对话,是我这个昆曲人莫大的福气。”柯军说。

是城市自信,也是城市担当

很多人眼中,苏州人有点“温文尔雅”,也有点“小家子气”。

撕掉这层标签,苏州大地自古便激荡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还是顾炎武的“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从“天下之忧乐”到“天下之兴亡”再到“天下之大同”,家国情怀都藏在苏州人的血脉中。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与归有光、朱柏庐并称为“昆山三贤”,筑起了思想和文化的精神高峰。1613年7月15日,顾炎武出生在昆山市千灯镇,因敬仰民族英雄文天祥门生王炎午的品格,改名炎武,世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为了寻找“保天下”的治国良策,顾炎武45岁时开启长达25年的“北漂”。跋涉山河、体察民情、研究学问、著书立说,寻求经世致用的救国救民之道,把实现民富国强的殷殷期盼注入《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日知录》等作品中,思想至今回荡。家喻户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发轫于《日知录》。

顾炎武思想源远流长,正是因为它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经世致用”的笃实求实精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治学之道,如一盏明灯,照亮古今。

作为顾炎武的家乡,昆山深知承先贤之志、担时代之责的必要性。这里不仅经济“底盘”稳稳当当,历史文化底蕴更是灿若星辰。

越是先行,越需要思想引领。早在1991年,昆山市建立了顾炎武研究会,目前已先后成立5个分会。2018年起,昆山决定将每年的7月15日确定为“昆山市顾炎武日”。多年来,昆山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敬先贤,持续挖掘与弘扬顾炎武精神。

涉水越深,越需要灯塔指引。从“唯实、扬长、奋斗”“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到“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昆山之路”精神在接续奋斗中薪火相传。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内涵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弘扬了顾炎武的爱国情怀、实干担当精神,并成为一代代昆山人的精神标杆和价值引领。

“令我感动的是,我很少看到一座城市,特别是像昆山这样的经济发达的地方,能够以这般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态度,将城市名人作为文化标识,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影视文艺理论家仲呈祥说,当天他四点半从北京出发赶早班机,就为了赶到昆山“朝圣”这部《顾炎武》电影。

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丁成明表示,昆山坚定扛起“亭林故里”使命担当,融汇顾炎武先生“大局观”的当代意蕴,构建以“亭林精神”为代表的昆山先贤思想传承创新发展体系,把昆山文化自信的这面旗帜,铸成昆山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勇当探索者、引领者的不竭动能。

思想的温度从未冷却

亭林路、亭林大桥、亭林中学,再到今年5月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亭林园……在昆山,“亭林文化”已成为这座城市触手可及的生活符号和文化地标,亭林思想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里。

历经三百多年涤荡,顾炎武思想从未在昆山“冷却”。对昆山而言,传承先贤智慧,不止要“外化于物”,更需要内化于心的精神滋养。

“顾炎武先生一生辗转奔波,却始终心系天下苍生。他穷其一生钻研的学问,蕴含着对前途命运高瞻远瞩的深刻洞察。身为昆山的青春一代,于学业之途,当秉持勤勉刻苦之态度,孜孜不倦汲取知识养分;日常生活里亦要注重修身养性、锤炼品德,涵养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昆山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蔡禹泽心中的顾炎武,这篇征文作品获得了昆山第二届“亭林杯”“我心中的顾炎武”主题征文一等奖。

如何在学生心头播撒思想的火种?活动当天,顾炎武系列精品课程第一季发布。该课程由昆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顾炎武研究会、市第一中学联合开发,采用“1+N” 模式,“1”即顾炎武生平概述,“N”即从不同视角解读顾炎武思想、成就、当代价值的各个方面,系统梳理顾炎武的生平故事、思想精髓与学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被列为2025年度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

“课程逐渐完善后会覆盖到昆山其他学校,并逐渐延伸面向市民朋友开放。”昆山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季成伟介绍,学校在顾炎武思想教育方面起步早,在十年前就建成了顾炎武思想省级课程基地,囊括了顾炎武主题展馆、文献资料室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将亭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着眼于长远,昆山还力求打造“亭林治学”实践育人新范式,到2027年,实现“亭林精神”中小学特色思政课程市域全覆盖。

怎样使顾炎武思想在这座城市历久弥新?昆山设立“日知学堂”作为学习宣传顾炎武思想的基地、设立“日知 日新 日进”干部教育课堂、创排原创昆剧《顾炎武》、揭牌中华孔子学会顾炎武研究专业委员会……昆山以先贤思想为炬,照亮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与担当之路。

以此为基础,今年昆山发布了“亭林精神”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计划,昆山将实施文化解码与研究阐释、文化传承与主题宣教、数字赋能与文旅融合和文脉规划与国际传播四大工程,从深化“亭林精神”人文经济学研究、构建“亭林学术”跨区域融合共同体,到激发“亭林经济”文旅新动能等,不断将“亭林”印记篆刻进城市基因。

如今,昆山正以一座城的名义,将先贤思想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文化场景、可学可用的价值准则,这正是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有力的当代诠释。

(江苏省演艺集团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换个姿势看“浙BA” (来源:嘉兴日报)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赵 晨  通讯员 吴美玲 邵 嫄  当“浙BA”的篮球在...
坚决遏制野生动植物 非法交易行... (来源:南湖晚报)转自:南湖晚报  N通讯员 胡丹磊 沈一飞  为切实维护野生动物种群安全和生态安全...
周知!不法分子企图把稀土灌入矿... 来源:人民日报 【周知!#不法分子企图把稀土灌入矿泉水瓶...
文科要凉?醒醒!AI 时代才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上观新闻)A...
残特奥会首次与全运会使用相同会... 7月17日,记者从在广州举行的残特奥会“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残特奥会是历史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