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王杰) 近期,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片区“红色巷管家”对辖区绿化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统一修剪,不仅解决采光受限问题,还消除绿化安全隐患。
在修剪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苏州市城中干休所和居民楼间夹缝里的爬山虎存在一些炭化枯枝,干燥的藤蔓与线路摩擦易引发火灾,为此中街路社区党委组织苏州市城中干休所、城市物业鼎盛宝地、海棠先锋召开联席会议,通过协调居民院内根部处理、实施电子围栏分段停电等举措,完成藤蔓修剪及除根剂喷洒。“阳光和安全一下子全有了,社区帮了我们大忙!”周边居民刘文义高兴地说。
据了解,“红色巷管家”是由金阊街道整合城管、市场、交警、派出所、驻区单位、第三方服务力量等队伍力量下沉网格片,在中街路网格片组建的一支解忧管家队伍。该队伍将职能力量固定在网格片上,实现问题处置高效化、扁平化。在此基础上,街道同步推进安防平台、电动车AI识别系统、NB无线烟感等“六位一体”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将辖区内各类监控接入“巷管家”调度中心,完善中街路片区公共安全体系。
古城保护与智慧治理的深度融合,在金阊街道开放式街区展现更多新实践。中街路社区党委联动城管、物业等组建“平安中街路”项目党组织,同步为曹家巷27号、高师巷11号等五处控保建筑安装电动车AI识别系统。该系统已接入现有安防平台,一旦有电动自行车进入到老房子设定好的建筑禁区,便会发出语音提示,并生成报警工单,推送给“红色巷管家”24小时巡逻队,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减少古建老宅因电动自行车造成的火灾隐患。
在依托智能设备提升安全系数的同时,街道也注重激发开放式街区居民与商户的内生动力。中街路社区在街道全民大扫除行动的基础上,开启街巷“微更新2.0阶段”,通过深挖文徵明历史IP,搭建“中街路商户联盟”平台,建立“文化IP+商业反哺”机制,合力打造苏州首个“文徵明IP主题街区”,并开辟“中街寻潮”文旅线路。此外,商户们还联合出资开发文创产品、共享流量资源,实现“低成本破圈”。
今后,金阊街道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完善“红色巷管家”机制,不断推动“资源下沉、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古城开放式街区治理和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推动古城基层治理焕发“智”理新生机,努力实现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下一篇:沈萍:持之以恒,终见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