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安
诗人艾青笔下“年轻的城”石河子,藏着一处烟火沸腾的游人打卡地——金马夜市。它位于东一路与幸福路的交叉口,是石河子大学对面的黄金地带,也是本地人嘴里的“小巴扎”。比起乌鲁木齐二道桥的大巴扎,这里更像街坊邻里的会客厅。
当夏日的余晖逐渐散去,小巴扎便热闹了起来,空气中烟火气息愈来愈浓。集装箱式的摊位上灯串“唰”地一下亮了起来,橙黄暖光漫过档口,与天上初现的星子遥相呼应。孜然混着辣子的香味先一步勾人,炭火上的肉串“滋滋”冒着油,肥瘦相间的肉串在火苗里舒展,油花溅在炭上,腾起的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往里走,煎炸声、吆喝声、碰杯声缠成一团。“刚出炉的烤包子!”“鲜啤打满!”穿迷彩裤的大叔端着搪瓷盘穿梭着,烤肚子油光锃亮;戴头巾的阿姨掀开蒸笼,包子的香气一下子扑了出来。细品小巴扎,脚步要慢下来。你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烧烤摊前,点上几把烤肉烤肚子、一盘毛豆、一盘花生米、一碟酸黄瓜,再来几杯鲜啤,吹着小凉风,借此忘却一天的疲惫。
读懂小巴扎,这里的宣传海报给出了答案:“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可烟火深处,藏着更深沉的故事。
80岁的老奶奶捏着一把菠菜,指尖划过菜叶上的绒毛:“这是大地菠菜,当年我们住在地窝子里的时候,就盼着开春能挖一把。”她嘴里的当年,是兵团人围着篝火取暖的年代。那时,人们经常在炭灰里埋着几颗土豆,等烤得焦黑开裂,便取出掰开食用,那是最美的烧烤,喝的是搪瓷缸里的盐水煮野菜汤。
住在地窝子里的兵团人凭借“闯”的精神,在戈壁荒滩上建造起了石河子这座城市。他们的后代用“创”的劲头,把石河子打造成了人间天堂。这种融合与共鸣仿佛在诉说着兵团人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寻,这时如果你猛地喝上一口扎啤,更觉得生活意义非凡。
街边,下野地的樱桃红得透亮,喀什的桑葚紫成了玛瑙,小贩一个劲儿叫卖着。大捆芹菜、带泥的茄子,堆在路边,好像把整个田野搬进了夜市。
夜深了,天很干净,没有几朵云,圆月挂在上面。夜市的喧嚣渐渐轻了,灯火变得模糊不清,收摊的商户叠起塑料凳。塑料袋摩擦的窸窣声里,偶尔有鸦雀从树上飞起,“呀”着掠过头顶,又钻到别的树上。大地少了些浮躁,逐渐回归了安静。
金马夜市的灯还没有完全熄灭,年轻的城与美好的时代撞了个满怀。“闯”与“创”在这里融合,曾经和当下在这里碰杯。祝愿小巴扎一直红火下去。
上一篇:沃野千畴 鹭鸟伴耕